[發明專利]光擴散控制構件及反射型顯示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54900.5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71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草間健太郎;片桐麥;倉本達己 | 申請(專利權)人: | 琳得科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5/02 | 分類號: | G02B5/02;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晶;敖蓮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擴散 控制 構件 反射 顯示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安裝于可變更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的反射型顯示體中,也能夠無論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如何均可實現優異的可見性的光擴散控制構件、及具有這樣的可見性的反射型顯示體。所述光擴散控制構件為具備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光擴散控制構件(1),其中,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各自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112)中具備多個折射率相對較高的區域(111)的規則的內部結構,基于該規則的內部結構,以在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中各自規定的兩個矢量所成的角度超過0°且為90°以下的方式,層疊有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擴散控制構件及具備該光擴散控制構件的反射型顯示體,所述光擴散控制構件具備能夠以較強且光損失低的狀態使規定的入射角范圍內的入射光透射擴散的光擴散控制層。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器、電子紙等的顯示體被分類為具備反射層的反射型顯示體。在這樣的反射型顯示體中,通常利用室內照明或太陽等光源、設置在顯示體的顯示面側的光源照射反射型顯示體的顯示面,來自這些光源的光被反射層反射,通過該反射光,使得顯示的良好識別成為可能。
在反射型顯示體中,由于利用了外部的光源,因此通常光源與觀察者的位置關系并不是一定的。其結果,容易產生因光源的位置而導致充足的光未能到達至觀察者,從而導致可見性下降,無法明亮地對整個顯示體進行照明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考慮在顯示體中安裝光擴散板。但是,僅安裝通常的光擴散板會存在以下問題:無法充分得到為了獲得良好的可見性所需的擴散性;若要實現高擴散,則會產生因雜散光或反向散射造成的光損失,損害圖像清晰度。從消除這些問題的角度出發,研究了在反射型顯示體中的觀察者側的表面與反射層之間設置光擴散控制層,該光擴散控制層能夠以較強且光損失低的狀態使規定的入射角范圍內的入射光透射擴散(例如,專利文獻1)。由于存在上述光擴散控制層,經反射層反射的光被適度地擴散,減小了因依賴光源位置而造成的可見性的降低。
此外,還對疊合兩層以上上述光擴散控制層進行了研究。例如,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具備兩層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構件。特別是在專利文獻2的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以使透射擴散的光的方向性互為反向的方式層疊兩層光擴散控制層而成的光擴散控制構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25064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3733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然而,近年來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大多具備根據其顯示面的上下方向的姿勢切換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的功能。即,當顯示面的短邊與地面平行時,以使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與顯示面的長邊平行的方式顯示;當顯示面的長邊與地面平行時,以使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與顯示面的短邊平行的方式顯示。
在這樣的以能夠變更顯示面的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的方式構成的反射型顯示體中,在變更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時,存在無法充分得到上述光擴散控制層所帶來的可見性提高效果的問題。例如,即使在使顯示面的短邊與地面平行,以使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與顯示面的長邊平行的方式進行顯示時得到了良好的可見性,但在使顯示面的長邊與地面平行,以使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與顯示面的短邊平行的方式進行顯示時,存在光擴散控制層無法充分發揮其效果,且無法得到充分的可見性的問題。
本發明鑒于這樣的實際狀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安裝于可變更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的反射型顯示體中,也能夠無論顯示內容的上下方向如何均可實現優異的可見性的光擴散制構件、及具有這樣的可見性的反射型顯示體。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琳得科株式會社,未經琳得科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490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