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設備、帶寬限制類型用戶設備及其執行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54716.0 | 申請日: | 2015-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25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亞辛·亞丁·阿瓦德;陳玉華;維韋克·夏爾馬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4/70 | 分類號: | H04W4/70;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設備 帶寬 限制 類型 用戶 及其 執行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通信設備、帶寬限制類型用戶設備及其執行方法和系統。描述了一種通信系統,其中可以向具有減小帶寬的機器類型通信裝置分配落入該減小帶寬內的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資源,而其它傳統裝置可以繼續使用不落入該減小帶寬內的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資源。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5年9月15日、申請號為2015800515655、發明名稱為“通信系統”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裝置和網絡,特別地但不排他地涉及根據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標準或其等同物或派生物來工作的移動通信裝置和網絡。特別地但不排他地,本發明與包括LTE-Advanced的、UTRAN的長期演進(LTE)(稱為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接入網絡(E-UTRAN))相關。
背景技術
在移動(蜂窩)通信網絡中,(用戶)通信裝置(也稱為用戶設備(UE),例如移動電話)經由基站與遠程服務器或其它通信裝置進行通信。在它們彼此的通信中,通信裝置和基站使用許可的射頻,這些許可的射頻通常劃分成頻帶和/或時間塊。
為了能夠經由基站進行通信,通信裝置需要監視基站所工作的控制信道。這些物理控制信道之一、即所謂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DCCH)承載用于向各個通信裝置調度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資源的控制信息。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DCCH)在一個或多個連續控制信道單元(CCE)的聚合上傳送。調度通過服務基站經由PDCCH向在當前調度循環中已經被調度資源的各通信裝置發送下行鏈路控制信息(DCI)來實現。使用通過DCI分配的資源經由所謂的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PDSCH)傳輸以這種方式所調度的下行鏈路數據。與PDCCH控制信息(DCI)相關聯的PDSCH資源通常在同一子幀內提供,但是使用不同的頻率。
所謂的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PUCCH)在從通信裝置到服務基站的上行鏈路中承載被稱為上行鏈路控制信息(UCI)的信息。UCI包括所謂的混合自動重復請求(HARQ)反饋等,其中HARQ反饋是由通信裝置生成并響應于經由DCI指定的資源所接收的下行鏈路數據傳輸而被發送到服務基站。UCI還可以包括信道質量指示(CQI),但是這是可選的。通常,PUCCH資源被分配給各通信裝置,使得各通信裝置在發送適當的(HARQ)Ack/Nack之前具有用于處理所接收的下行鏈路數據的時間。通常,在通過PDSCH傳輸相應的下行鏈路數據之后,在第四子幀中分配PUCCH資源,保留總共三個子幀用于處理所接收的數據并生成Ack/Nack。
小區中存在的通信裝置越多并且針對這些通信裝置傳送的數據越多,需要傳送的控制信令和HARQ反饋就越多。因此,針對PUCCH分配的資源量可以根據基站所服務的通信裝置的數量而改變。
在LTE標準的Rel-13版本中,設想將根據當前(基于Rel-8的)設計來提供PUCCH。具體地,當前PUCCH設計指定:
-PUCCH位于總的可用小區帶寬的邊緣,并且還可以應用PUCCH時隙跳頻(時隙跳頻是用于通過使PUCCH物理信道的位置在小區帶寬的相對邊緣之間頻繁交替來改善頻率分集的技術);以及
-在可用于潛在PUCCH傳輸的時隙中的物理資源塊(PRB)的數量通過更高層信令使用“push-HoppingOffset”參數來配置;等等。
然而,電信的最近發展已經看到機器類型通信(MTC)UE的使用的大量增加,機器類型通信(MTC)UE是被布置成在無人輔助的情況下進行通信和進行動作的網絡化裝置。這種裝置的示例包括智能儀表,其可以被配置為進行測量以及經由電信網絡將這些測量中繼到其它裝置。機器類型通信裝置也稱為機器-機器(M2M)通信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氣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氣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47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