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49586.1 | 申請日: | 2020-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51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艷;鄒玉林;崔秀明;向巧;曲媛;楊野;王承瀟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04 | 分類號: | A61K36/704;A61P31/04;A61P1/04;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龔家驊 |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新區景***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幽門 螺桿 中藥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該中藥的有效成分包括醬頭提取物。所述醬頭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醬頭粉末用不同濃度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4~6h,提取液濃縮得浸膏,浸膏經大孔樹脂柱層析進行分離,洗脫劑為不同比例甲醇和水。經LC?MS分析,從上述所得醬頭提取物中鑒定了230多個化合物,其中含量較多的是酚酸、生物堿、黃酮等物質。本發明提供的醬頭提取物具有較為顯著的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Barry J.Marshall)和羅賓·沃倫(J.RobinWarren)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開創了人類對胃潰瘍等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健康水平。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B型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現已被WHO列入第一級生物致癌原。幽門螺旋桿菌是人體中最普遍存在的細菌病原體之一,而且全球感染人數高達一半以上。然而,由于抗生素的頻繁使用,抗藥性菌株的出現率提高,限制了很多抗生素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使用,而增加藥物的劑量并不能克服幽門螺桿菌的抗藥性,所以仍然需要開發用于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胃潰瘍等疾病的新藥物或替代藥物療法。
由于醬頭(即:蓼科何首烏屬植物齒葉蓼的塊根)具有收斂、止瀉、消炎、止痛的作用,民間用于治療痢疾、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而其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及其應用。
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該中藥的有效成分包括醬頭提取物。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所述醬頭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
A:將醬頭用打粉機粉碎,過篩備用;
B:加熱回流提?。悍Q取一定份數醬頭粉末,加入圓底燒瓶內,加入不同濃度的乙醇溶液至完全浸泡樣品2cm,在設定了一定的溫度的水浴鍋中進行提取6h,所得提取液用紗布過濾,收集濾液;濾渣采用上述方法重復2次,合并濾液,濃縮得浸膏;
C:大孔樹脂純化:上述步驟B中所得浸膏用大孔樹脂柱層析進行純化,洗脫液為不同比例的甲醇/水,收集洗脫液,濃縮至恒重,超純水溶解,真空冷凍干燥機干燥成粉末,即為醬頭提取物。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中藥,所述步驟A中過篩目數為40~80目。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中藥,所述步驟B中乙醇濃度為50~80%。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中藥,所述步驟B中水浴鍋溫度為70~85℃。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中藥,所述步驟C中所用大孔樹脂為D101型號或AB-8型號。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中藥,所述步驟C中甲醇/水的體積比為10~60%。
含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藥的制劑,該制劑由藥物組合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稀釋劑組成。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劑,該制劑為片劑、膠囊劑、口服液體劑、丸劑、顆粒劑,散劑。
如上任一所述中藥或者如上任一所述的制劑在制備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藥物中的應用。
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495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