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密封件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47124.6 | 申請日: | 2020-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5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敏 |
| 主分類號: | B26D1/30 | 分類號: | B26D1/30;B26D7/26;B26D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密封件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密封件加工方法,該密封件加工方法采用如下密封件加工裝置,該密封件加工裝置包括底座、裝料機構、切割機構、轉動機構和收料箱,底座上端面上從右往左依次設置有裝料機構、切割機構和轉動機構,且轉動機構分別與切割機構以及裝料機構相連接,底座上端面上位于裝料機構下方安裝有箱型機構的收料箱;本發明能夠解決在使用現有密封件切割分段機械對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進行切割分段的過程中存在的:取下切割分段后的密封件以及套設圓筒形密封件的過程降低了刀具對密封件進行切割的效率;手動無法精準調節刀具的間距,并影響了對密封件進行生產的效率,調節刀具的人員具有被刀具劃傷的安全隱患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密封件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密封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密封件是防止流體或固體微粒從相鄰結合面間泄漏以及防止外界雜質如灰塵與水分等侵入機器設備內部的零部件的材料或零件。在我國密封行業雖小但產品卻可與大工業配套使用的。無論航空、航海、石油、化工,還是機械、發電、冶金、礦山等,均離不開密封件。總之,凡是有機、泵、管、閥的地方,均依賴于密封件,且它的作用使它成為國防、石油、煤炭、交通運輸和機械制造等國民經濟主要行業中的基礎部件和配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對密封件進行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有市場上的密封件大多為圓環形結構,且現有技術在生產密封件時根據其材料不同生產工藝流程也不同,其中有一種方式是先生產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然后再對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進行切割分段制成多個密封件,然而現有技術通常是采用密封件切割分段機械對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進行切割分段,在此過程中通常是將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套設在密封件切割分段機械內的圓桿狀零件上,然后采用多個刀具對其進行轉動式切割分段,之后將完成分段后的密封件從圓桿上取下,然后再次往圓桿上套設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并對其進行分段切割,然而在使用現有密封件切割分段機械對圓筒形結構的密封件進行切割分段的過程中通常存在以下問題:
1.因現有密封件切割機械只能夠將切割后的密封件取下后才能夠再次套設圓筒形密封件,且取下及套設密封件的過程中刀具沒有在工作,因此取下切割分段后的密封件以及套設圓筒形密封件的過程降低了刀具對圓筒形密封件進行切割的效率;
2.現有密封件切割分段機械無法自行對其內部刀具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當需要切割不同厚度的密封件時,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對刀具間的距離進行測量并調節,因密封件厚度規格較多,因此當需要生產與現有刀具間距不同尺寸的密封件時,手動對刀具的間距進行測量調節則降低了對密封件進行生產的效率;
且手動無法精準的保證調節后刀具間的間距相同,從而使得切割后的密封件厚度不同,造成了對密封件進行切割分段的效果較差,且厚度較于標準厚度較厚或較薄均會影響其后續在使用中的使用效果,且調節刀具的人員在調節刀具的間距時具有被刀具劃傷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密封件加工方法,該密封件加工方法采用如下密封件加工裝置,該密封件加工裝置包括底座、裝料機構、切割機構、轉動機構和收料箱,底座上端面上從右往左依次設置有裝料機構、切割機構和轉動機構,且轉動機構分別與切割機構以及裝料機構相連接,底座上端面上位于裝料機構下方安裝有箱型機構的收料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敏,未經周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471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