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態食品殺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46738.2 | 申請日: | 2020-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448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建偉;劉東紅;徐恩波;呂瑞玲;程煥;陳健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L3/01 | 分類號: | A23L3/01;A23L3/01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應孔月 |
| 地址: | 3151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態 食品 殺菌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態食品品質無損的微波反壓殺菌方法,屬于食品殺菌技術領域。該方法為:將液態食品經包裝后置于顆粒狀的原位增壓介質中,在微波環境下進行殺菌;所述原位增壓介質的介電常數在75F/m以下,粒徑范圍0.2mm~0.5mm,平均細度模數為2.0,濕度為5?50%。本發明利用顆粒狀的原位增壓介質來負載水分,大大提高了水分子的分散性和穩定性,可以采用更少量的水介質實現全方位殺菌,解決現有的蒸汽殺菌保持控制難的問題。進一步地,由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物質基本上不吸收或少吸收微波,因此,可以有效解決現有的蒸汽殺菌額外熱電消耗大的問題。本發明還可以通過調控原位增壓介質的量,避免漲袋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態食品品質無損的微波反壓殺菌方法,屬于食品殺菌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食品殺菌是保障食品安全衛生與品質長期維持的重要手段,在現代食品加工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目前食品工業中最常用的殺菌技術是巴氏殺菌(80℃,20~30min)、超高溫瞬時殺菌(130~150℃,5~15s)等熱殺菌方法。巴氏殺菌的加熱時間長、效率低,對產品的整體口感、風味,以及營養成分造成的破壞較多。超高溫瞬時殺菌的作用溫度高、時間短,但存在殺菌對象范圍窄的問題(主要為低粘性液態食品),對食品品質也有一定影響。如今,新型殺菌技術不斷涌現,在提升殺菌效果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品質和風味,特別是低溫殺菌技術與冷殺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微波殺菌是指采用微波(頻率范圍300~300000MHz)輻射殺滅微生物,與傳統加熱殺菌相比,微波殺菌具有殺菌時間短、可低溫殺菌、殺菌徹底等優點。微波滅菌的機制有熱效應理論和非熱效應理論兩個方面:熱效應是指在微波加熱過程中,食品物料中的極性分子產生定向移動,傳遞電磁波并轉化為熱能,從而迅速升溫殺滅微生物與細菌;非熱效應是指微生物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在微波輻照下重新排列,誘導磷脂雙層膜發生不可逆電穿孔,形成的孔隙導致其對離子、分子的滲透性增加,胞內物質如DNA、蛋白質等外漏,細胞膜電位遭到破壞,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受損、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然而,微波殺菌多用于固態食品如谷物,在液態食品殺菌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限制。液態食品含有大量的水,水分子作為極性分子極易微波升溫并轉化為水蒸汽,從而導致液態食品包裝在微波殺菌過程中發生膨脹甚至破裂。
通過在微波過程中增加包裝外反壓是可行的技術手段,介質的使用成本、壓力的平衡控制仍存在問題。常用的水蒸汽或水作為反壓介質,其額外熱電消耗大,保持控制難,往往全程外壓一致,不能根據壓力實時變化情況作出調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液態食品品質無損的微波反壓殺菌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液態食品殺菌方法,該方法為:將液態食品經包裝后置于顆粒狀的原位增壓介質中,在微波環境下進行殺菌;所述原位增壓介質的介電常數在75F/m以下,粒徑范圍0.2mm~0.5mm,平均細度模數為2.0,濕度為5-50%。
進一步地,所述原位增壓介質的質量滿足:
P包裝(x,m,ε,δ)=P介質-初(x',m',ε',δ')
壓力P與其變量的關系式為
P包裝為包裝所受到的最大壓力值,x為包裝內的含水質量、m為包裝內的液態食品總質量、ε為包裝內液態食品的介電常數、δ為包裝內液態食品的介電損失率;
P介質-初為原位增壓介質在初始狀態下的對其包埋的包裝的最小壓力值,x′為原位增壓介質的含水質量、m′為原位增壓介質總質量、ε′為原位增壓介質的介電常數、δ′為原位增壓介質的介電損失率。
進一步地,所述原位增壓介質包括為細砂。適用于本申請的細砂的介電常數在63~75F/m,介電損失率為200~5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未經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467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