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46279.8 | 申請日: | 2020-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13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富瑞;沈文增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天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V40/16;G06V10/762;G06F16/583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黃燦林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判斷 實有 人口 是否 方法 終端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終端,獲取第一小區內的小區智能安防系統所采集的人臉數據,并對人臉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多條人員信息,每條人員信息包括人員標識;判斷人員標識是否在預設的第一小區人員信息庫中,若否,則標記人員標識所對應的人員信息為待確認人員信息;將待確認人員信息與第一小區對應的第一小區標識關聯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員信息庫;本發明通過與小區內已有的智能安防系統聯動獲取其采集的人臉數據,并根據人臉數據搭建每個人員標識對應的人臉信息與小區已登記的人員信息庫進行比較,獲取到在該小區內無法確認身份的待確認人員信息,實現待確認人員的自動篩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終端。
背景技術
現有采集實有人口信息的方式,需要社區民警、網格員或輔警等人員上門采用移動APP進行采集或通過表格采集相應信息后回辦公電腦上錄入系統,維護到實有人口庫。
這種實有人口信息采用人工上門采集的模式,存在的缺點有:1、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資源;2、上門采集時存在無人在家情況,此時無法采集相應信息;3、有的房屋為出租房,居住人流動性較大,不能實現有針對性的上門采集,存在數據不鮮活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終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
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包括步驟:
S1、獲取第一小區內的小區智能安防系統所采集的人臉數據,并對所述人臉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多條人員信息,每條所述人員信息包括人員標識;
S2、判斷所述人員標識是否在預設的第一小區人員信息庫中,若否,則標記所述人員標識所對應的所述人員信息為待確認人員信息;
S3、將所述待確認人員信息與所述第一小區對應的第一小區標識關聯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員信息庫。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
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終端,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以下步驟:
S1、獲取第一小區內的小區智能安防系統所采集的人臉數據,并對所述人臉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多條人員信息,每條所述人員信息包括人員標識;
S2、判斷所述人員標識是否在預設的第一小區人員信息庫中,若否,則標記所述人員標識所對應的所述人員信息為待確認人員信息;
S3、將所述待確認人員信息與所述第一小區對應的第一小區標識關聯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員信息庫。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從小區的智能安防系統中獲取人臉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到頻繁出入小區但并未在小區人員信息庫登記的人臉數據加入疑似漏登人員信息庫,實現對小區內人員流動的動態監控,避免了現有采集實有人口信息時需要上門核實,無法兼顧小區內所有人員空閑時間的問題,篩選出疑似漏登人員之后能夠再進行進一步確定,減少了人工核實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數據流圖;
標號說明:
1、一種判斷實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終端;2、處理器;3、存儲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天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建天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462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機異形軸的沖壓工裝
- 下一篇:一種多異氰酸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