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8688.3 | 申請日: | 2020-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9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鵬;劉建;陳祿柳;楊偉鋒;劉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九江禮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南昌華成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6 | 代理人: | 張建新 |
| 地址: | 332000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無害化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具體涉及秸稈處理領域,包括包括以下步驟:S1、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背風向陽處的場地作為制肥場地;S2、按重量份選取作物秸稈100份、輔料15~20份,動物尿液5~10份、泥炭4~8份、混合菌1~3份、顆粒鉀肥4~5份、硫酸鋅1~2份、檸檬酸1~2份、硫酸亞鐵1~1.5份、硫酸銅2~2.5份、酒石酸鉀鈉0.5~1份;S3、將作物秸稈用粉碎機粉碎或用鍘草機切斷,長度保持在1~3cm。本發明能夠將秸稈與混合菌之間的發酵,并利用碼堆的方式進行發酵,使得秸稈能夠發酵為肥料,從而避免秸稈焚燒對空氣造成污染,同時能夠將秸稈變廢為寶,生產為肥料進行使用,從而達到對秸稈的無害化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秸稈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通常為粗糧)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也是一種粗飼料。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質素等。木質素纖維素雖不能為豬、雞所利用,但卻能被反芻動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稈在處理過程中大多數采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就導致焚燒的煙氣對空氣造成污染,不利用環保,因此我們提出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秸稈無害化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背風向陽處的場地作為制肥場地;
S2、按重量份選取作物秸稈100份、輔料15~20份,動物尿液5~10份、泥炭4~8份、混合菌1~3份、顆粒鉀肥4~5份、硫酸鋅1~2份、檸檬酸1~ 2份、硫酸亞鐵1~1.5份、硫酸銅2~2.5份、酒石酸鉀鈉0.5~1份;
S3、將作物秸稈用粉碎機粉碎或用鍘草機切斷,長度保持在1~3cm,把粉碎或切斷后的秸稈用水澆濕、滲透,秸稈含水量一般掌握在60%左右,隨后將輔料同混合菌拌勻,用手均勻地把拌有菌種的輔料撒在用水澆過的秸稈表面,隨后用鐵鍬等工具翻拌一遍,堆成寬2米、高1.5米、長度不限的長條,用塑料布蓋嚴;
S4、待S3中發酵產物發酵溫度達到45℃時,對長條狀堆積在一起的發酵物進行第一次翻堆,隨后每當堆溫達到60℃以上進行翻堆,持續10~15天,直至發酵產物變成褐色或黑褐色;
S5、將S4中發酵后的發酵產物烘干,然后向其中加入顆粒鉀肥、硫酸鋅、檸檬酸、硫酸亞鐵、硫酸銅、酒石酸鉀鈉,調節混合料的含水量達40%-45%,調節pH至酸性,然后烘干、造粒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作物秸稈為玉米稈、麥秸、稻草、樹葉、雜草、花生秧和豆秸中的其中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混合菌由枯草芽孢桿菌和植物乳桿菌組成,且所述枯草芽孢桿菌35%-45%、植物乳桿菌55%-65%。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pH的值為5.5~6.2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輔料為玉米粉、麥麩或稻糠中的其中一種。
進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作物秸稈100份、輔料15~17份,動物尿液5~7份、泥炭4~6份、混合菌1~2份、顆粒鉀肥4~4.5份、硫酸鋅1~1.5份、檸檬酸1~1.5份、硫酸亞鐵1~1.2份、硫酸銅2~2.3份、酒石酸鉀鈉0.5~0.8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九江禮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九江禮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86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