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38520.2 | 申請日: | 2020-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61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羅輝;劉愛文;王全虎;姚雄;崔燦;蘇利杰;馮曄;柯曉樂;黃美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6/00 | 分類號: | E01B26/00;E01B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列車 過渡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該裝置包括包括齒軌、過渡機構、固定齒輪、頂緊齒輪、鏈條以及限位擋塊,齒軌固定于兩列鋼軌間,過渡機構設置在齒軌的駛入端前,過渡機構有駛入端和駛出端,固定齒輪有兩個,分別設置在過渡機構的駛入端和駛出端,頂緊齒輪設置在兩個固定齒輪中間,限位擋塊設置在兩個固定齒輪之間的軌道道床上,限位擋塊沿齒軌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相對的一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固定塊以及第二固定塊,限位擋塊的側壁靠近過渡機構的駛出端的一端設置有凸臺。即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通過鏈條張緊力調整驅動齒輪嚙合狀態,保證齒輪與鏈條準確嚙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
背景技術
齒軌鐵路在普通軌道中間鋪設有一條特殊的齒條,相應地運行于齒軌鐵路上的車輛配備有一個或多個齒輪與軌道間的特殊齒條嚙合傳動,從而實現鐵路車輛在平直道和較大坡度線路爬坡運行。目前,該制式鐵路車輛在國外興起并廣泛應用于山區旅游觀光鐵路,在國內多用于煤礦運輸。齒軌車輛具有極強的爬坡能力,同時可有效減少爬坡線路長度,降低橋隧比,尤其適用于長距離運輸且地形復雜多變的線路。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申請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從普通鐵路直接進入齒軌鐵路,齒輪、齒軌對齒時車輪與軌道之間會發生相對滑動和跳動,影響列車運行的安全,同時減少了接合件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從普通鐵路直接進入齒軌鐵路,齒輪、齒軌對齒時車輪與軌道之間會發生相對滑動和跳動,影響列車運行的安全,同時減少了接合件的使用壽命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齒軌列車過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齒軌,所述齒軌固定于兩列鋼軌之間;
過渡機構,所述過渡機構設置在所述齒軌的駛入端前,所述過渡機構有駛入端和駛出端,所述過渡機構包括:
固定齒輪,所述固定齒輪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過渡機構的所述駛入端和所述駛出端,兩個所述固定齒輪和所述齒軌位于同一直線上;
頂緊齒輪,所述頂緊齒輪設置在兩個所述固定齒輪中間;
兩個彈性機構,分設于所述頂緊齒輪的兩側,兩個所述彈性機構均具有彈性部,且兩個所述彈性機構的彈性部與所述頂緊齒輪配合連接,以使所述頂緊齒輪可隨兩個所述彈性部自由伸縮;
限位擋塊,所述限位擋塊設置在兩個所述固定齒輪之間的軌道道床上,所述限位擋塊沿所述齒軌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在靠近所述過渡機構駛出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彈簧在靠近所述過渡機構駛入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相對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限位擋塊內,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相對的一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固定塊以及第二固定塊,所述限位擋塊的側壁靠近所述過渡機構的駛出端的一端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塊遠離所述第二固定塊的一側,所述凸臺與所述第一固定塊之間設置有調整間隙,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均設有預壓縮量;
鏈條,所述鏈條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彈簧背向所述第二彈簧的一端,所述鏈條的另一端依次繞過和所述第一彈簧同側的所述固定齒輪、所述頂級齒輪以及與所述第二彈簧同側的所述固定齒輪,所述鏈條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二彈簧背向所述第一彈簧的一端,所述鏈條上間隔設置有多個與齒軌車輛的驅動齒輪相嚙合的連接軸;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間隙為10-20mm。
進一步地,所述頂緊齒輪的頂面高于所述兩個固定齒輪的頂面,所述過渡機構的所述駛入端與所述頂緊齒輪之間的所述鏈條與水平面形成傾角,所述傾角為3-10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85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