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7896.1 | 申請日: | 2020-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36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魏敏;王亦我;陳東;董志國;閻斌倫;吳雨晨;張明月;宋杰;譚磊磊;孫宇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04;A01K63/04;A01K63/10;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聯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穆小燕 |
| 地址: | 222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生 動物 養殖 污物 分離 回收 裝置 | ||
1.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收水箱(1),其一側壁上設有污水進口(111)、另一側壁上設有清水出口(12)、底壁上設有排污口(13)、內部構造有污水室(14);
整流柵板(2),臨近所述污水進口(111)設置,所述整流柵板(2)固定在所述回收水箱(1)的內頂壁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污水室(14)的下方,所述整流柵板(2)上設有多個整流孔(21),所述整流柵板(2)將所述污水室(14)分隔為左右相對的緩沖區(141)和分離區(142);
集污組件(3),包括集污漏斗(31)、集污管(32)、控制閥(33)以及發酵容器(34),所述集污漏斗(31)連接在所述排污口(13)上,所述發酵容器(34)設置在所述集污漏斗(31)下方且用于收集殘渣物,所述集污管(32)一端部連接所述集污漏斗(31),另一端部連接所述發酵容器(34),所述控制閥(33)設置在所述集污管(32)上;
斜板組件(4),設置在所述分離區(142)內,所述斜板組件(4)將所述分離區(142)自下而上的分隔為布水層(1421)、沉淀層(1422)以及清水層(1423),所述斜板組件(4)包括多個固定在所述回收水箱(1)內側壁且傾斜于水平面設置的斜板(41),多個所述斜板(41)等間距布置,所述清水出口(12)毗鄰所述清水層(1423)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斜板(4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箱(1)上設置有進水管(11),所述進水管(11)與所述回收水箱(1)的側壁為切向連接,其管口構成所述污水進口(111),所述進水管(1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6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箱(1)的底壁自所述排污口(13)傾斜向上延伸形成沉淀斜坡(1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斜坡(15)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35°~1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箱(1)的內側壁毗鄰所述清水出口(12)處設置有堰(5),所述堰(5)配置為供所述回收水箱(1)內的清水溢流出所述清水出口(12),并攔截漂浮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5)為薄壁堰,堰口形狀為等腰三角形。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5)沿上下可調節的設置在所述回收水箱(1)的內側壁,以便調節所述清水出口(12)的水位高低。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動物養殖用污物分離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清水出口(12)銜接設置的凈化箱(6),所述凈化箱(6)內自上而下地設置有多層凈化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洋大學,未經江蘇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789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