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及其工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6333.0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14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軍;孫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聯力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1/26 | 分類號: | H02B1/26;H02B1/20;H02J9/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國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67 | 代理人: | 吳麗娜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路 組合 配電 開關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及其工作方法,屬于供配電、通信、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包括隔爆外殼,隔爆外殼左側設置有一個接線腔和豎直設置的多個輸入電纜引入裝置,隔爆外殼后側頂部設有多個輸出電纜引入裝置;隔爆外殼內部包括一個進線腔和多個輸出回路腔,每個輸出回路腔內都安裝有一個輸出斷路器單元,輸出斷路器單元的輸出端通過輸出電纜引入裝置輸出供負載設備使用,進線腔內安裝有多路并聯連接的進線斷路器單元,通過輸入電纜引入裝置將電源從外部接入,每個輸出回路腔上都安裝有負荷開關,每個負荷開關左側都安裝有一個變壓器,每個輸出回路腔的左側壁上都安裝有檢測及控制保護單元,檢測及控制保護單元內部還安裝有通訊單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及其工作方法,具體涉及供配電、通信、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應用于煤礦領域的配電開關,安裝于煤礦井下,用于給區域內的各路用電設備供電并提供保護。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煤礦開采技術也在不斷提高,煤礦井下的開采設備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端化,這就對為其供電的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大煤礦都對煤礦集成化、智能化提出了要求。
目前,煤礦上使用的配電開關主要有以下問題:
1.現有配電開關主要以單路開關為主,煤礦井下使用設備較多,如果使用單路配電開關,其設備數量較多,成本較大,多臺使用時需要在進線處并線,不便于接線和操作控制。
2.原來每個區域使用的數量較多,搬家倒面重新拆裝非常費時費力,而且設備安裝空間有限,以現有的安裝、配接方式其占用空間太大。
3.現有配電開關技術相對較舊,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夠滿足現有數字化礦山的需求。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及其工作方法,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及其工作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包括隔爆外殼,所述隔爆外殼左側設置有一個接線腔和豎直設置的多個輸入電纜引入裝置,所述隔爆外殼后側頂部設有多個輸出電纜引入裝置;
所述隔爆外殼下半部分從左至右依次包括一個進線腔和多個輸出回路腔,每個輸出回路腔內都安裝有一個輸出斷路器單元,所述輸出斷路器單元的輸出端通過輸出電纜引入裝置輸出供負載設備使用,所述進線腔內安裝有多路并聯連接的進線斷路器單元,通過輸入電纜引入裝置將電源從外部接入,每個所述輸出回路腔后側都安裝有負荷開關,每個所述負荷開關左側都安裝有一個變壓器,每個所述輸出回路腔的左側壁上都安裝有檢測及控制保護單元,所述檢測及控制保護單元內部還安裝有通訊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輸出回路腔共有5個,輸入電纜引入裝置共有4組,輸出電纜引入裝置共有5組,進線斷路器單元共有2組。
進一步的,所述隔爆外殼的材質為碳鋼。
進一步的,所述輸出電纜引入裝置根據不同的輸出回路布置,按照各自確定的方向順序設計為階梯式結構,并相互間形成范圍在15°~90°的角度。
進一步的,所述接線腔左側表面設有顯示計算機,所述顯示計算機下方還設有操作按鈕。
進一步的,所述負荷開關和隔爆外殼前側上方的負荷開關腔連接并由其控制。
一種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的工作方法,具體工作步驟為:
S1、前級變電所電源通過電纜經輸入電纜引入裝置引入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多回路組合配電開關由檢測及控制保護單元對輸入電壓進行檢測,只有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操作進線斷路器單元合閘;輸入回路采用多電源輸入的冗余設計,使用一路正常供電、其余備用,當一路輸入電源出現故障時,通過快速切換控制器進行切換控制,保證了區域用電的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聯力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聯力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63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