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5287.2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3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洋;李嘉桐;閆佳林;白楊;畢琨;劉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D25/16 | 分類號: | F01D25/16;F01D25/24;F01D17/10;F01K7/3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靖 |
| 地址: | 150046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臨界 135 mw 等級 一次 中間 反動 汽輪機 | ||
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它涉及一種135MW等級汽輪機,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的135MW等級汽輪機缸效率低,循環效率低的問題,本發明包括高壓缸、中低壓缸、前軸承箱、中軸承箱、后軸承箱、高壓轉子、中低壓轉子、第一軸承、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所述中低壓轉子和高壓轉子由左至右依次連接,中低壓缸套裝在中低壓轉子上,高壓缸套裝在高壓轉子上,中低壓轉子的電端套裝有第三軸承,高壓轉子的電端和調端分別套裝有第二軸承和第一軸承,第一軸承位于前軸承箱內,第二軸承位于中軸承箱內,第三軸承位于后軸承箱內,高壓缸的調端和電端分別支撐在前軸承箱和中軸承箱;中低壓缸的調端支撐在中軸承箱上,電端支撐在基礎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135MW等級汽輪機,具體涉及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本發明涉及汽輪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現役的135MW等級汽輪機成型設計早,多為高溫高壓參數,普遍存在主汽參數低,系統設計及結構設計不盡合理等問題,機組循環效率低、供電煤耗高,不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污染排放量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的135MW等級汽輪機缸效率低,循環效率低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包括高壓缸、中低壓缸、前軸承箱、中軸承箱、后軸承箱、高壓轉子、中低壓轉子、第一軸承、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所述中低壓轉子和高壓轉子由左至右依次連接,中低壓缸套裝在中低壓轉子上,高壓缸套裝在高壓轉子上,中低壓轉子的電端套裝有第三軸承,高壓轉子的電端和調端分別套裝有第二軸承和第一軸承,第一軸承位于前軸承箱內,第二軸承位于中軸承箱內,第三軸承位于后軸承箱內,高壓缸的調端和電端分別支撐在前軸承箱和中軸承箱;中低壓缸的調端支撐在中軸承箱上,電端支撐在基礎上。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缸的底部設有高壓排汽口和一號抽汽口。
進一步地,所述中低壓缸的底部由左至右依次設有八號抽汽口、六號抽汽口、五號抽汽口、七號抽汽口、三號抽汽口和四號抽汽口。
進一步地,所述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還包括高壓主汽調節聯合閥,高壓主汽調節聯合閥設置在高壓缸的右側,且位于主蒸汽管路上,高壓主汽調節聯合閥的閥殼與高壓缸用法蘭螺栓直接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一種亞臨界135MW等級一次中間再熱反動式汽輪機還包括兩個再熱主汽調節聯合閥,兩個再熱主汽調節聯合閥分別位位于中低壓缸的左、右兩側,且兩個再熱主汽調節聯合閥分別與中低壓缸的再熱蒸汽管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部分的全部動、靜葉片采用裝配式結構,中低壓部分除末兩級靜葉外,動、靜葉片也全部采用裝配式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機組主汽參數提高至16.7MPa,566℃,在根本上提高循環效率;
2、機組高壓模塊與中壓模塊分缸設計,高壓通流長度不受軸承跨距限制,可以達到級數的最優化設置,獲得更高的缸效率;
3、機組采用全周進汽,高壓主汽調節聯合閥與汽缸直連,無調節級設計,最大限度減小了進汽損失,機組焓降分布在小焓降反動式壓力級上,可以獲得更高的級效率;
4、高壓全部動、靜葉采用裝配式結構,與傳統焊接隔板相比,裝配式結構沒有焊縫,避免焊接變形,更好地保證了通流精度;
5、中低壓部分設計為合缸結構,單側向下排汽,同時高壓轉子、中低壓轉子采用3軸承支撐方式,在保證機組具有高循環效率、高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縮短機組長度,減少機組占地面積,節約空間、降低電廠建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52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