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去除廢水中六價鉻的組合水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5167.2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44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翟俊;敖黎鑫;趙聚姣;王大智;王沙;賀恩云;李泊嬌;劉華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兵工重慶環境保護研究所有限公司;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2F1/58;C02F1/70;C02F1/32;C02F101/22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李鶴 |
| 地址: | 400042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去除 水中 六價鉻 組合 水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去除廢水中六價鉻的組合水處理工藝,其包括如下步驟:S1,向廢水中投加足量或過量硫基還原劑;S2,對經S1步驟處理后的廢水除氧;S3,對除氧后的廢水進行紫外強化還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處理六價鉻廢水的組合工藝,三段工藝互相協同,從而清潔的實現六價鉻的高效去除。本發明所描述方法簡單,無需昂貴的設備和藥品,大量縮減還原劑和酸的用量,并大幅節省了后期用于沉淀三價鉻的藥劑的使用,使整體處理成本顯著降低的同時也更有利于環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廢水中六價鉻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六價鉻是劇毒的重金屬污染物,廣泛存在于電鍍廢水、制革廢水等工業廢水中。通過投加還原劑,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隨后沉淀去除,是當前處理六價鉻廢水的主要方法。目前使用最廣泛、成本效益最高的還原劑是硫基還原劑包括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等。但六價鉻還原過程需要消耗大量氫離子,這些還原劑均僅在酸性條件下顯示出快的去除速度和較好的去除率。這就要求處理中額外投加酸作為氫離子來源,不僅帶來額外藥劑成本,也增加了后續沉淀去除三價鉻的成本。更嚴重的是,隨著反應中氫離子消耗,還原劑對低濃度六價鉻去除效果將大幅度降低。為了將低濃度的六價鉻進一步處理至達標,往往需要投加數倍于化學計量學的還原劑和酸,大大增加了處理成本。可見,藥劑成本是六價鉻去除技術中的主要成本,通過開發新處理技術,實現低投藥量即可讓六價鉻濃度達標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去除廢水中六價鉻的組合水處理工藝,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還原劑和酸用量需數倍于理論用量,并影響后續三價鉻的沉淀過程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去除廢水中六價鉻的組合水處理工藝,其包括如下步驟:
S1,向廢水中投加足量或過量硫基還原劑;
S2,對經S1步驟處理后的廢水除氧;
S3,對除氧后的廢水進行紫外強化還原。
優選的是,步驟S1和S3中所述的硫基還原劑為亞硫酸氫鈉、亞硫酸氫鉀、亞硫酸鈉、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鉀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
為保證反應充分,可在S1后靜置30s再將廢水導入下一工序,若為連續進出水模式,則水力停留時間為至少30s。
優選的是,步驟S2中除氧方法選用氮氣循環曝氣除氧,即在密封的除氧池設置循環曝氣泵,將除氧池頂部氣體抽至除氧池底部循環曝氣。當除氧池出水中溶解氧濃度高于1mg/L時,排空頂部氣體加入新的氮氣。曝氣量0.01~100L/min,水力停留時間不小于30s。
優選的是,步驟S3中所述紫外強化還原所使用的紫外光源的波長的主要區段為180~400nm。
優選的是,步驟S3中所述紫外強化還原的時間不少于0.5h。根據需要及S1步驟的還原劑加入量決定在S3步驟開始時補充或不補充還原劑。
優選的是,步驟S3中加酸調節pH至小于8,加入的酸為一種或多種混合的無機強酸。如硫酸、鹽酸、硝酸、磷酸的一種或多種混合。沒有采用有機酸是為了避免增加額外的COD,而選用強酸則是為了提高調節效率,減少用量、降低成本。
優選的是,S1-S3步驟中所用的設備分別為反應池、除氧池和深度處理池,除氧池安裝有密封蓋板和循環曝氣泵,深度處理池布設有若干紫外燈管,其中紫外燈管的排布間距優選為1~20cm。除氧池廢水占除氧池總容積的70%~90%,廢水加入量過多則無法避免氣體循環時廢水進入氣路,廢水加入量過少則每次補充的氮氣量大,不實惠。
深度處理池出水模式為序批式或連續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兵工重慶環境保護研究所有限公司;重慶大學,未經西南兵工重慶環境保護研究所有限公司;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51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