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及其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3296.8 | 申請日: | 2020-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43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繼彬;莊慶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機試驗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2/06 | 分類號: | F16C32/06;G01L19/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中科長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膜 反饋 節流 裝置 及其 測試 方法 | ||
1.一種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控薄膜反饋節流器,所述液控薄膜反饋節流器包括用于高壓油液進入的節流器供油口、用于高壓油液流入靜壓軸承的靜壓軸承供油口、在壓力驅動下可彈性形變的彈性金屬膜片、被所述彈性金屬膜片分隔開的上壓力腔和下壓力腔,所述下壓力腔與所述彈性金屬膜片間隙密封;所述上壓力腔與所述節流器供油口直接連通,所述下壓力腔與所述節流器供油口通過一級固定節流器連通;所述靜壓軸承供油口與所述下壓力腔通過二級固定節流器連通,且所述下壓力腔與所述彈性金屬膜片之間的間隙變大時,所述靜壓軸承供油口與所述下壓力腔通過該間隙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上壓力腔與所述下壓力腔的壓力差驅使所述彈性金屬膜片發生彈性形變,關閉或增大所述下壓力腔與所述彈性金屬膜片之間的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密封安裝的上殼體和下殼體圍出壓力腔,所述彈性金屬膜片安裝在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之間,將所述壓力腔分隔成所述上壓力腔和所述下壓力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殼體的中心為靜壓軸承供油口,所述靜壓軸承供油口凸出有一圈形成閉環的凸臺,所述彈性金屬膜片與所述上殼體圍成所述上壓力腔,所述彈性金屬膜片、所述下殼體與所述凸臺圍成所述下壓力腔,所述凸臺與所述彈性金屬膜片之間形成間隙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的工藝孔分別通過密封鋼珠密封。
6.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殼體上開設有用于監測所述上壓力腔壓力的測壓孔,在所述測壓孔內安裝有絲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液控薄膜反饋節流器固定的測壓模塊,所述液控薄膜反饋節流器與所述測壓模塊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所述測壓模塊包括供油接口、靜壓軸承腔、泄油槽、泄油口、靜壓腔供油口、油孔和間隙回油接口;其中,所述供油接口通過所述油孔與所述節流器供油口連通,所述靜壓軸承腔通過所述靜壓腔供油口與所述靜壓軸承供油口連通,所述泄油槽通過所述泄油口與所述間隙回油接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間隙回油接口處安裝有吸油泵。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測壓模塊上開設有用于監測所述靜壓軸承腔壓力的靜壓軸承腔測壓接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薄膜反饋節流裝置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高壓油液進入液控薄膜反饋節流器后分為兩路,一路進入到上壓力腔,所述上壓力腔的壓力為P0,另一路通過一級固定節流器后進入到下壓力腔,所述下壓力腔的壓力為P1,所述下壓力腔的高壓油液通過二級固定節流器與靜壓軸承供油口后進入到靜壓軸承腔,所述靜壓軸承腔的壓力為P2,實現所述靜壓軸承腔內靜壓軸承的正常工作;其中,P1<P0,P2<P1;
S2、通過所述上壓力腔與所述下壓力腔的壓力差驅使彈性金屬膜片向所述下壓力腔彎曲,關閉所述彈性金屬膜片與所述下壓力腔之間的間隙形成間隙密封,并處于臨界狀態;
S3、在所述靜壓軸承承受載荷時,所述靜壓軸承腔的內部壓力升高,通過所述靜壓軸承供油口進入所述靜壓軸承腔內的高壓油液流量減少,所述靜壓軸承腔供油口處的壓力升高,推動所述彈性金屬膜片向所述上壓力腔彎曲,增大所述彈性金屬膜片與所述下壓力腔之間的間隙;
S4、所述下壓力腔內的高壓油液隨著該間隙的增大迅速流至所述靜壓軸承腔內,同時所述下壓力腔的壓力由P1下降至P3,驅使所述彈性金屬膜片再次向所述下壓力腔彎曲,關閉該間隙,此時靜壓軸承腔的內部壓力由P2提高至P4,再次處于臨界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機試驗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機試驗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329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作椰棕棒產品的設備
- 下一篇:一種互聯網資源的篩選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