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裝置及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2593.0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0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滿;李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39/02 | 分類號: | C10B39/02;C10J3/00;C10J3/72;C10J3/84;B01J20/20;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張群 |
| 地址: | 116085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干熄焦焦粉 資源 處理 裝置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裝置及工藝,其裝置包括高溫焦粉緩沖倉、焦粉活化單元、焦粉排出單元、水煤氣燃燒單元和蒸汽加熱單元。其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該發明裝置,可獲得具有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焦粉,活性焦粉可用于污水處理的吸附劑、干法煙氣脫硫的吸附劑,變廢為寶,將原本作為焦化生產過程廢渣的干熄焦焦粉轉化成了有效的高附加值的資源;通過焦粉活化過程中產生的水煤氣燃燒,可增加干熄焦循環氣體的顯熱含量,提高干熄焦鍋爐的產氣率,提升干熄焦系統能源回收能力,提高干熄焦裝置的經濟效益,并具有積極的環境效益;降低焦化生產企業廢渣處置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焦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裝置及工藝。
背景技術
干熄焦是利用惰性氣體對熾熱焦炭進行冷卻的工藝。干熄焦系統主要由干熄爐、一次除塵器、干熄焦余熱鍋爐、二次除塵器、循環風機等設備及相關的管道組成。其中,一次除塵器利用慣性沉降原理,對經過干熄爐的高溫循環氣體進行除塵,可收集下循環氣體中夾帶的較大顆粒的焦粉,收集的焦粉溫度與一次除塵器內的循環氣體溫度相同,均在800℃~1000℃之間,通常在焦粉排出一次除塵器時,在一次除塵器下方設置水冷式焦粉冷卻裝置,經冷卻后的焦粉排出后由焦粉收集系統收集處理。
目前,按照現有工藝,干熄焦一次除塵器排出的焦粉在冷卻過程中經常發生焦粉冷卻裝置損壞現象,導致冷卻水泄漏、焦粉結塊阻塞致使排焦粉不暢等故障,影響干熄焦生產的順行,并給周邊環境帶來較大的影響。另外,收集的焦粉通常與二次除塵器收集的焦粉或其它除塵系統收集的粉塵混在一起作為固體廢渣處理,不僅增加了焦化生產企業廢渣處置的成本,而且焦粉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資源化利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裝置及工藝,通過改變對一次除塵器焦粉的處理方法,將干熄焦焦粉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變廢為寶,提升干熄焦系統能源回收能力,同時降低焦化生產企業廢渣處置的成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裝置,包括高溫焦粉緩沖倉、焦粉活化單元、焦粉排出單元、水煤氣燃燒單元和蒸汽加熱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焦粉緩沖倉設置在一次除塵器下端,高溫焦粉緩沖倉上部進料口與一次除塵器焦粉排出口相連,高溫焦粉緩沖倉下部出料口與焦粉活化單元的進料口相連,焦粉活化單元的出料口與焦粉排出單元相連;所述蒸汽加熱單元設置在一次除塵器的內壁、擋墻上或其它能夠與循環氣體充分接觸的部位,蒸汽加熱單元的進口接入水或飽和蒸汽或過熱蒸汽,蒸汽加熱單元的蒸汽出口與焦粉活化單元的蒸汽進口通過管道相連;所述水煤氣燃燒單元進氣口與焦粉活化單元出氣口相連,水煤氣燃燒單元廢氣出口接入一次除塵器。
所述高溫焦粉緩沖倉的焦粉儲存能力應大于一次除塵器單次集中排出的焦粉量,且不小于焦粉活化單元完成其內焦粉活化所需時間內一次除塵器排出的焦粉量。
所述高溫焦粉緩沖倉壁設置保溫隔熱層。
所述焦粉活化單元內設置蒸汽分配器。
所述水煤氣燃燒單元內設置助燃氣體供氣口及自動點火裝置。
進一步,所述焦粉活化單元的蒸汽進口也可直接接入飽和或過熱蒸汽,而不設置蒸汽加熱單元。
進一步,所述蒸汽加熱單元也可以是在一次除塵器內砌筑或鋪設的專用蒸汽通道。
一種干熄焦焦粉資源化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干熄焦一次除塵器內焦粉的排出制度,將一次除塵器內的高溫焦粉排入高溫焦粉緩沖倉暫存,接到焦粉活化單元接收焦粉指令后,高溫焦粉通過高溫焦粉緩沖倉下部出料口排入焦粉活化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25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