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Fe3 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32356.4 | 申請日: | 2020-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96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高林;馬騰輝;劉洋;楊學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峽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2/914 | 分類號: | C01B32/914;C01B32/318;H01M4/36;H01M4/583;H01M4/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鋼 |
| 地址: | 44300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fe base sub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Fe3C/C復合材料,具體為氮硫雙摻雜碳包覆的Fe3C/C復合材料制備方法,三聚氰胺為氮源,硫脲為硫源,硝酸鐵為鐵源,葡萄糖為碳源,研磨均勻后干燥,高溫碳化分解,獲得氮硫共摻雜碳包覆的Fe3C復合材料。經該方法制得的復合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優異的循環穩定性、高比容量的特點。這種Fe3C/C復合材料在4 A g?1電流密度下具有260.9 mAh g?1比容量,且在1 A g?1時經循環400圈后仍具有649.5 mA h g?1的比容量。經篩選,這種Fe3C/C復合材料與商業三元LiNi1/3Co1/3MnO1/3正極材料組裝成的全電池在0.2 A g?1電流密度下經過100圈循環后具有271.1 mAh g?1比容量,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氮硫共摻雜碳包覆的Fe3C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制備方法及應用。
技術背景
鋰離子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優異的循環性能、低污染等優點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隨著鋰離子電池的應用拓展到電動汽車等領域,人們對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研發出的新型負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合金材料、過度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材料等。在這些負極材料中,碳材料由于資源豐富、價格便宜等優點得到了較大關注。負極材料在循環過程中普遍存在體積效應,這會使納米顆粒團聚、粉化或者從集流體脫落,進而造成電化學性能衰減。最近研究發現一些催化劑,如Fe、Ni、Fe3C,可催化固體電解質膜的可逆形成與分解,并帶來額外容量,對循環性能及倍率性能有較大改善。目前,Fe3C基復合材料的研究主要在傳感器、催化劑方面,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較少。現有的Fe3C和摻雜碳材料與Fe3C的復合技術制備方法一般較復雜,原料昂貴,不適合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合成工藝,提供制備工藝簡單,低耗能、低成本的氮硫共摻雜碳包覆的Fe3C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適合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經該方法制得的氮硫共摻雜碳包覆的Fe3C復合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和高容量的特點。
所述的Fe3C/C復合材料為Fe3C均勻分布并被包裹于N、S共摻雜的無定型碳材料中,Fe3C質量百分比為20-30wt%。
作為實施的優選方案,Fe3C質量百分比為22.6wt%。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氮硫共摻雜碳包覆的Fe3C復合材料制備方法,三聚氰胺做為氮源,硫脲為硫源,硝酸鐵為鐵源,葡萄糖為碳源,研磨均勻后干燥,高溫碳化獲得氮硫共摻雜Fe3C/C復合材料。
所述Fe3C/C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包括以下各步驟 :
(1)稱取三聚氰胺,硫脲,硝酸鐵和葡萄糖,研磨10-30 min;所述硫脲,三聚氰胺,硝酸鐵和葡萄糖的質量比為1:0.8-1:1-1.2:2-4,作為優選實施方案包括1:1:1:4、1:1:1:3、1:1:1:2.5、1:1:1:2。
(2)將上述干燥的混合物在N2氛圍中,在500-600℃ 煅燒1-2 h,接著在700-900℃煅燒1-2 h;
(3)將產品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沖洗多次,過濾干燥,獲得最終產品。
與現有合成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峽大學,未經三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235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采用開環放大電路的數字計程儀系統
- 下一篇:一種新型花炮底座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