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03050.6 | 申請日: | 2020-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193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旭琴;趙凱;杜洋;劉正武;孫靖;鄧文敬;王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12/57 | 分類號: | B22F12/57;B22F10/28;B33Y30/00;B33Y5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末 流量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及方法,包括:送粉器(1)、送粉管(2)、激光器(3)、光傳輸通道(4)、方管(5)、光學探測器(6)以及光學頭(7);所述送粉器(1)與送粉管(2)相連;所述送粉管(2)與方管(5)相連;所述方管(5)與光傳輸通道(4)相連;所述光傳輸通道(4)與激光器(3)相連;所述光傳輸通道(4)與光學探測器(6)相連;所述光學頭(7)與光傳輸通道(4)相連。本發明能夠檢測增材制造設備加工過程中粉末流量,通過量化粉末流量參數,提高設備加工穩定性和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激光粉末增材制造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送粉量是粉末增材制造設備中重要的工藝參數,在設備長期工作過程中經常發生粉末剩余量不足或送粉器故障等狀況,使得工作狀態下粉末的送粉量不滿足工藝要求,從而導致零件的打印失敗。同時,激光粉末增材制造設備需要不定期標定送粉器的出粉量,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效率。因此設備在打印過程中對出粉量的閉環控制非常關鍵,可以有效地提高設備打印的成功率,為智能制造提供助力。
因此為了實時監控粉末增材制造設備工作過程中的送粉量,本發明提出一種粉末流量光學檢測方法和裝置。在設備送粉器上外加一個粉末流量檢測模塊,能夠將出粉量的數據反饋給控制系統。準確地檢測粉末的送粉量,并實現當送粉量不滿足工藝要求的時候,設備能夠停止打印,現場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處理問題,保證設備高效地運轉。
專利文獻CN107952957A公開了增材制造系統,所述增材制造系統包括增材制造模塊,所述增材制造模塊具有兩個橫向支架以及位于所述兩個橫向支架之間的增材制造成形腔,所述兩個橫向支架平行延伸并隔開預定距離,所述增材制造系統還包括增材制造裝置以及跨置在所述兩個橫向支架上的縱向支架,所述縱向支架相對于所述兩個橫向支架能夠沿所述兩個橫向支架延伸的方向移動,所述增材制造裝置通過引導裝置與所述縱向支架聯接并且能夠與所述縱向支架一起移動,其中,所述增材制造系統能夠包括多個所述增材制造模塊,相鄰的兩個所述增材制造模塊是通過拼合連接裝置接合到一起的。該專利的結構和性能仍然有待提高的空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種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及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包括:送粉器1、送粉管2、激光器3、光傳輸通道4、方管5、光學探測器6以及光學頭7;
所述送粉器1與送粉管2相連;
所述送粉管2與方管5相連;
所述方管5與光傳輸通道4相連;
所述光傳輸通道4與激光器3相連;
所述光傳輸通道4與光學探測器6相連;
所述光學頭7與光傳輸通道4相連。
優選地,還包括:IPC工控機;
所述IPC工控機與送粉管2相連;所述IPC工控機與送粉器1相連;
所述IPC工控機與激光器3相連;
所述IPC工控機與光學探測器6相連。
優選地,所述送粉管2采用PVC送粉管。
優選地,所述方管5采用有機玻璃方管。所述方管5為在激光器3波長對應窗口的透光率達到90%,不一定是有機玻璃管。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粉末流量檢測方法,采用所述的粉末流量檢測裝置,包括:
步驟S1:根據實際工況加工金屬粉末的吸收特性信息,采用激光器為光學檢測提供以下任意一種信號:
-輸出信號;
-激光器模塊波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030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