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軸承自動潤滑控制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02110.2 | 申請日: | 2020-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4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利強;程樂;賓世楊;王琳瓊;唐俊杰;郝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投集團廣西興安風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3/66 | 分類號: | F16C33/66;F16C33/58;F16N29/04;F03D80/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鵬 |
| 地址: | 5413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自動 潤滑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軸承自動潤滑控制裝置,包括軸承、潤滑裝置和控制器,所述軸承包括依次連接內圈、滾動體和外圈,所述外圈上設有多個補脂口,所述潤滑裝置包括潤滑泵,所述潤滑泵通過主管路連接有分配器,所述分配器通過支管路與補脂口連接,所述主管路上設有第一阻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支管路上設有第二阻力傳感器,所述潤滑泵、分配器、第一阻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及第二阻力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本發明提供的軸承自動潤滑控制裝置通過環境溫度與管路阻力監測,用于解決現有軸承潤滑系統低溫環境下穩定運行難的問題,通潤滑管路阻力監測能精確定位潤滑系統故障部位,方便維護,降低潤滑系統維護保養費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軸承脂潤滑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到一種軸承自動潤滑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潤滑技術中,自動軸承脂潤滑系統不對環境溫度進行監測,存在當環境溫度在潤滑系統工作溫度以下工作狀態,如風電機組的潤滑系統。在我國的東北,冬天環境溫度最低達到-40度。現有的潤滑系統為按時間間隔設置,在如此低溫度下進行工作,潤滑脂在潤滑系統內運行阻力非常大,造成電機燒毀,管路爆裂等不良現象頻發,造成潤滑系統故障,影響風機運行的情況頻發,增加了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精確定位潤滑系統故障部位,方便維護,降低潤滑系統維護保養費用的軸承自動潤滑控制方法及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軸承自動潤滑控制裝置,包括軸承、潤滑裝置和控制器,所述軸承包括依次連接內圈、滾動體和外圈,所述外圈上設有多個補脂口,所述潤滑裝置包括潤滑泵,所述潤滑泵通過主管路連接有分配器,所述分配器通過支管路與補脂口連接,所述主管路上設有第一阻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支管路上設有第二阻力傳感器,所述潤滑泵、分配器、第一阻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及第二阻力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溫度采集單元、潤滑管路阻力采集單元,數據處理單元、數據存儲單元和潤滑裝置控制程序單元,所述溫度采集單元用于采集環境溫度數據,所述潤滑管路阻力采集單元用于采集主管路和支管路的阻力數據,所述數據處理單元用于分析、處理采集的各項數據,所述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儲存采集的各項數據及分析、處理結果,所述潤滑裝置控制程序單元用于控制潤滑泵和分配器的工作狀態。
一種軸承自動潤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風機設備運行過程中采集環境溫度;
步驟2,潤滑脂補充量計算,待潤滑脂補充達到預設值后,潤滑裝置停止運行;
步驟3,采集主管路阻力數據和支管路阻力數據;
步驟4,分析故障管路,風機設備進入待機狀態。
優選的,所述步驟2包括步驟2.1,當環境溫度高于潤滑裝置最低工作溫度以上時,潤滑裝置根據待機時間與溫度函數曲線對應的補脂量進行潤滑脂補充,待潤滑脂補充達到預設值后,潤滑裝置停止運行。
優選的,所述步驟2包括步驟2.2,當溫度值低于潤滑裝置最低工作溫度高于潤滑脂最低工作溫度,潤滑裝置進入待機狀態,當溫度升高時,執行步驟2.1。
優選的,所述步驟2包括步驟2.3,當環境溫度同時低于潤滑裝置和潤滑脂工作的最低溫度時,潤滑裝置進入待機狀態,并發出潤滑低溫報警,當溫度升高時,執行步驟2.2。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若主管路阻力值高于設定阻力且支管路阻力無變化,則主管路堵塞。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如主管路阻力值高于設定阻力且支管路存在部分阻力正常部分管路無阻力變化情況,則分配器堵塞。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如主管路阻力正常且部分分管路阻力低于設定值,則分管路破損潤滑脂泄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投集團廣西興安風電有限公司,未經國家電投集團廣西興安風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021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