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系統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97987.7 | 申請日: | 2020-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82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華;張峰;王曉斌;張兆勇;田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53 | 分類號: | G06F21/53;G06F21/62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孫晶偉 |
| 地址: | 250100 山東省濟南市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公共 開放 數據 安全 隱私 集成 防護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數據梳理:梳理各開放主體的基礎數據形成業務模型,通過業務模型梳理擬開放的公共開放數據,形成擬開放的公共數據目錄,對擬開放的公共數據目錄進行完整性和內容性審核,審核通過則各開放主體確認公共數據目錄,形成公共數據目錄清單;
依據公共數據目錄清單,對公共開放數據按照數據安全風險及數據泄露影響程度進行級別劃分,按照數據共享開放屬性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類別劃分;
通過開放平臺接入公共開放數據,并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數據質量檢測和數據脫敏檢測,同時利用沙箱技術提供公共開放數據的數據服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數據安全風險及數據泄露影響程度對公共開放數據劃分為六個級別,分別為涉及國家安全數據、涉及內部隱私數據、涉及商業隱私數據、涉及個人隱私數據、涉及非敏感或者一般敏感數據及其他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數據共享開放屬性將公共開放數據劃分為五類別,分別是內部管理數據、部門間條件共享數據、部門間完全共享數據、社會條件開放數據及社會完全開放數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根據不同的權限獲取不同類別的公共開放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數據質量檢測:對公共數據目錄清單及數據資源進行空值、錯誤、異常、不符合標準及沖突數據的檢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數據脫敏檢測:對公共數據目錄清單及數據資源檢查是否符合敏感標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沙箱技術獲取開放平臺的公共開放數據的樣例數據,根據樣例數據的特性編寫相應的數據分析應用,將數據分析應用運行在公共開放數據的全量數據上。
8.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系統,其特征是包括數據梳理模塊、數據分級分類模塊、數據接入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及數據服務模塊,
數據梳理模塊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數據梳理:梳理各開放主體的基礎數據形成業務模型,通過業務模型梳理擬開放的公共開放數據,形成擬開放的公共數據目錄,對擬開放的公共數據目錄進行完整性和內容性審核,審核通過則各開放主體確認公共數據目錄,形成公共數據目錄清單;
數據分級分類模塊依據公共數據目錄清單,對公共開放數據按照數據安全風險及數據泄露影響程度進行級別劃分,按照數據共享開放屬性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類別劃分;
數據接入模塊通過開放平臺接入公共開放數據,數據處理模塊對公共開放數據進行數據質量檢測和數據脫敏檢測,同時數據服務模塊利用沙箱技術提供公共開放數據的數據服務。
9.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裝置,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一個存儲器和至少一個處理器;
所述至少一個存儲器,用于存儲機器可讀程序;
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用于調用所述機器可讀程序,執行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種基于公共開放數據的安全隱私集成防護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未經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7987.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