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96800.1 | 申請日: | 2020-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66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國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G02B6/2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段 絕緣 接頭 專用 內部 盤纖盤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包括多個熔纖盤以及上蓋,多個熔纖盤與上蓋可分離地疊摞安裝;每個所述熔纖盤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通槽形成兩側光纖芯線的接入口,在所述熔纖盤的內側設置有若干集線槽,接入的每根光纖芯線對應通過一個所述集線槽。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熔纖盤可拆卸地疊摞安裝,因此其容量隨著層數的增加而能夠得到有效擴展;隨著盤纖盤的整體擴容,在內部形成足夠空間用于安裝拓展智能監測光纖傳感器,相比與現有技術的傳統接頭盒以及盤纖盤而言,能夠增加智能光柵傳感器的布置,對內部的溫濕度情況實時傳輸,利用遠程監測可以了解接頭盒的運行情況,達到免維護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電配電等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
背景技術
光纜接續盒作為輸電線路業務調度、監測、繼電保護等光信號通信傳送的重要節點設備,其產品質量、運行和維護極其重要。光纜接續盒質量問題容易造成光纜中斷,增大搶修時長進而嚴重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安全。目前的OPGW新型分段絕緣接頭盒,內部光纖的熔接和盤繞成為必須攻關的技術難點,而現有光纜接頭盒內部的盤纖盤,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9400762U所公開的一種新型盤纖裝置,其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一,沒有功能拓展的可行性,屬于一次性工業品。此外,在72根的大芯數光纖出現后,現有的盤纖盤已經無法滿足要求,而且現有盤纖盤的結構形式裝入接頭盒內,按照施工操作流程,耗費人力和時間較大,不利于高效率作業。此外現有的盤纖盤無法擴容,只適用于現有的48芯以下的光纖熔接,在安裝的要求上也必須要用螺絲和殼體連接,而且安裝在接頭盒上時進線和出線都在一邊,造成線序混亂。由于盤纖盤較薄,強度和絕緣性能不足,同時內部空間被壓縮,不能增加更多的可用來監測的設備。
申請人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分段絕緣智能光纜接頭盒,如圖1所示,包括OPGW光纜1以及筒體2。所述OPGW光纜包括外層預絞絲11、內層預絞絲12以及光纖13,所述光纖13位于內層預絞絲12內側,所述內層預絞絲12位于外層預絞絲11外側。所述筒體2包括內部設置有腔室的外筒部21、位于外筒部21內部的內筒部22以及位于外筒部21兩端的第一錐形體23和第二錐形體24。在第一錐形體23、第二錐形體24上均設置有穿線孔20,在所述穿線孔20內設置有楔形線夾25作為防脫件。所述OPGW光纜的內層預絞絲12和光纖13穿入所述穿線孔20,光纖13則延伸至內筒部22內部進行接續。在這種新型分段絕緣智能光纜接頭盒出現后,現有的帽式盤纖盤的尺寸較大無法順利放置在新型絕緣接頭盒內部,同時還具有如前所述的諸多缺陷,因此急需設計一種新型的盤纖盤,以利于提高光纜安裝施工和運行維護的整體水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通過多層拼接安裝的結構能夠使盤纖盤的容量得到有效擴展,既具有大芯數光纖布置能力,又適合安裝拓展智能監測光纖傳感器,同時還能夠實現布線整齊以及便于裝配的良好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包括多個熔纖盤以及上蓋,多個熔纖盤與上蓋可分離地疊摞安裝;每個所述熔纖盤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通槽形成兩側光纖芯線的接入口,在所述熔纖盤的內側設置有若干集線槽,接入的每根光纖芯線對應通過一個所述集線槽。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分段絕緣接頭盒專用內部盤纖盤,由于通過多個熔纖盤可拆卸地疊摞安裝,因此其容量隨著層數的增加而能夠得到有效擴展;在整體裝配之前將光纖的芯線分拆后分別對每個熔纖盤進行盤纖,最終再進行統一安裝固定,形成盤纖的模塊化與集成化作業方式,能夠達到布線整齊以及操作簡單的效果;此外,隨著盤纖盤的整體擴容,在內部形成足夠空間用于安裝拓展智能監測光纖傳感器,相比與現有技術的傳統接頭盒以及盤纖盤而言,能夠增加智能光柵傳感器的布置,對內部的溫濕度情況實時傳輸,利用遠程監測可以了解接頭盒的運行情況,達到免維護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68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