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防泥包功能的鉆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94515.6 | 申請日: | 2020-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77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小銘;馮金喜;程治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穴市明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0/43 | 分類號: | E21B10/43;E21B10/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創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尹麗華 |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黃岡***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防泥包 功能 鉆頭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防泥包功能的鉆頭,其包括鉆頭組件和接頭,鉆頭組件與接頭連接,接頭上設置有外螺紋,鉆頭組件包括本體、前置刀頭、第一刀翼和第二刀翼,前置刀頭設置在本體的頂端,前置刀頭上設置有第一鉆齒,多個第一刀翼均勻的設置在本體上,每個第一刀翼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刀翼,第二刀翼的高度是第一刀翼高度的1/2,第一刀翼和第二刀翼上設置有第二鉆齒,本體上還設置有多個通氣孔。本發明提供的鉆頭,可以對巖石碎屑進行多次粉碎,在粉碎過程中,可以快速的將巖石碎屑排出,避免出現巖石聚集以及鉆頭泥包的現象,提高鉆井的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鉆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防泥包功能的鉆頭。
背景技術
在鉆井過程中鉆頭是破碎巖石的主要工具,井眼是由鉆頭破碎巖石而形成的。鉆頭在鉆具的高速轉動下對巖石進行破碎,產生的大量巖石碎屑如果不能高效的移動出井底,將導致鉆頭重復切削井底巖石碎屑,而不能有效的破碎新的井底巖石,使得鉆頭的工作效率很低,不利于施工作業;同時,巖石碎屑也會在鉆頭處進行聚集并壓實,導致鉆頭泥包,降低鉆頭破碎巖石的效率,而且,在新鉆取的空間限制下,泥漿在該區域內流通不暢而形成低流速區,更容易造成巖石碎屑的聚集以及鉆頭泥包。
目前所使用的鉆頭,鉆頭的刀翼與鉆頭本體之間的孔隙形成排屑空間,巖石碎屑的尺寸不一,且尺寸較大,在排屑的過程中,巖石碎屑的排出速度慢,使得鉆頭的工作效率低下,并且較大尺寸的巖石碎屑不易排出,容易在鉆頭的前端進行堆積,形成鉆頭泥包。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防泥包功能的鉆頭,其包括鉆頭組件和接頭,所述鉆頭組件與所述接頭連接,所述接頭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鉆頭組件包括本體、前置刀頭、第一刀翼和第二刀翼,所述前置刀頭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頂端,所述前置刀頭上設置有第一鉆齒,多個所述第一刀翼均勻的設置在所述本體上,每個所述第一刀翼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刀翼,所述第二刀翼的高度是所述第一刀翼高度的1/2,所述第一刀翼和所述第二刀翼上設置有第二鉆齒,所述本體上還設置有多個通氣孔。
較佳地,相鄰的所述第一刀翼之間和所述第二刀翼的頂端形成第一排屑區域,所述通氣孔設置在所述第一排屑區域。
較佳地,所述第一排屑區域的傾斜角度為35°。
較佳地,相鄰的所述第二刀翼之間形成第二排屑區域。
較佳地,所述第二排屑區域的傾斜角度為45°。
較佳地,所述第一刀翼的數量為3個,均勻設置在所述本體上。
較佳地,所述本體的內部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與所述通氣孔連接。
較佳地,所述第一鉆齒焊接在所述前置刀頭上,所述第二鉆齒焊接在所述第一刀翼和第二刀翼上。
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鉆頭,在對巖石進行破碎時,先由前置刀頭進行粗粉碎,然后由第一刀翼對四周的巖石進行一次粉碎,碎屑在第一排屑區域內待排出,在后續的破碎過程中,隨著鉆頭的前進,第二刀翼對四周的巖石進行二次粉碎,并在粉碎及前進的過程中,將巖石碎屑排出,前置刀頭也可以避免巖石碎屑在鉆頭前端進行聚集及鉆頭泥包,提高鉆頭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1-鉆頭組件;10-通氣管;11-本體;12-前置刀頭;13-第一刀翼;14-第二刀翼;15-第一鉆齒;16-第二鉆齒;17-通氣孔;18-第一排屑區域;19-第二排屑區域;2-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穴市明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穴市明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45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