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92406.0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67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陽光;馮永江;張曉鋒;劉繼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光華榮昌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50 | 分類號: | B60N2/50;B60N2/52;B60N2/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架 行程 減震 座椅 | ||
1.一種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包括減震器上端蓋、減震器底板、所述減震器上端蓋與所述減震器底板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個剪刀架結構,所述剪刀架結構包括內剪刀架和外剪刀架,所述內剪刀架與所述外剪刀架通過銷軸連接;
兩個所述內剪刀架的后端通過第一旋轉軸與所述減震器底板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內剪刀架的前端通過第二旋轉軸兩端的第一滾輪與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可滑動連接;
兩個所述外剪刀架的后端通過旋轉銷柱與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外剪刀架的前端通過第三旋轉軸兩端的第二滾輪與所述減震器底板可滑動連接;
所述內剪刀架和/或所述外剪刀架為彎折結構,使得所述第一滾輪與所述第二滾輪的滑動軌跡不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對應所述第一滾輪設置有用于給所述第一滾輪提供滑動軌道的上滾輪滑槽;
所述減震器底板對應所述第二滾輪設置有用于給所述第二滾輪提供滑動軌道的下滾輪滑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上端蓋與所述減震器底板之間設置有氣囊,所述氣囊包括氣囊上端蓋、氣囊下端蓋和與所述氣囊上端蓋和所述氣囊下端蓋連接的囊皮,所述氣囊上端蓋與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固定連接,所述氣囊下端蓋與所述減震器底板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囊上端蓋對應所述氣囊下端蓋設置有凹槽,所述氣囊上端蓋的直徑大于所述氣囊下端蓋的直徑。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囊上端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安裝孔,所述氣囊下端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卡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包括座盆形狀和泡沫支撐件形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氣囊充氣或者排氣的高度控制閥,所述氣囊與所述高度控制閥連接;所述高度控制閥設置在所述減震器上端蓋與所述減震器底板之間,所述高度控制閥用于采集所述減震器上端蓋和所述減震器底板之間的高度變化,并根據該高度變化控制所述氣囊充氣或者放氣,使得所述減震器上端蓋相對于所述減震器底板的高度保持在預設懸浮高度。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震器上蓋跟隨所述氣囊運動至氣囊最低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高度控制閥控制氣囊充氣,使得所述減震器上蓋相對于所述減震器底板的高度保持在所述預設懸浮高度;
所述減震器上蓋跟隨所述氣囊運動至氣囊最高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高度控制閥控制氣囊排氣,使得所述減震器上蓋相對于所述減震器底板的高度保持在所述預設懸浮高度。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控制閥包括閥體和閥桿,所述閥體內設置有閥室,所述閥桿在所述閥室內可軸向往復滑動;
所述閥室設置有第一氣流腔和第二氣流腔,所述第一氣流腔與氣源連接,所述第二氣流腔與氣囊連接;
所述閥桿的外壁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凹槽;
所述閥桿在所述閥室內滑動不同距離,所述第一凹槽連通所述第一氣流腔和所述第二氣流腔,或者,所述第一凹槽連通所述第二氣流腔和外界。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低懸架行程減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室的內壁上設置有兩個密封圈,在所述閥室內間隔出第一氣流腔和第二氣流腔;
所述閥桿在所述閥室內滑動不同距離,所述第一凹槽跨越第一密封圈連通所述第一氣流腔和所述第二氣流腔;所述第一凹槽跨越第二密封圈連通所述第二氣流腔和外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光華榮昌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光華榮昌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240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