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92210.1 | 申請日: | 2020-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44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郭強;劉艷杰;李永利;張曼曼;石紹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洛陽天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優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王紅培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廢水 排放 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機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依次包括高效沉淀單元、軟化單元、過濾單元、離子交換單元、超濾過濾單元、反滲透單元、臭氧催化氧化單元、電滲析濃縮單元和雙極膜電滲析系統。本發明通過全處理工段集成優化,建立有機廢水深度處理與脫鹽回用處理新工藝,大幅度提高淡水回收率和減少濃水排放量,實現有機廢水的低成本深度處理與脫鹽回用,形成有機廢水深度處理與脫鹽回用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零排放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有機廢水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煤氣洗滌廢水、循環水系統排水、化學水站排水等,有時還包括生化處理后的有機廢水,其特點是含鹽量高、污染物以總含鹽量為主,部分廢水中還含有難降解的有機物。這類廢水TDS通常在5000 mg/L左右,甚至更高,無法直接回用,高鹽廢水對生物降解,造成很大壓力。
有機廢水的處理國內外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目前已有很多公開文獻,例如CN107651794A公開了一種工業廢水生化出水的處理系統及方法;CN105174585A提供了一種高含鹽工業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都是采用膜分離或熱濃縮工藝富集廢水中的雜質,清水回用于循環水系統,濃水外排。這樣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的鹽為混鹽,無法直接利用,屬于危廢,對環境危害較大。因此如何開發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有機廢水處理工藝及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工藝路線成為整個焦化企業的研究重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有機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能夠高效回收水資源,同時將水中的高鹽制成酸堿。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有機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依次包括高效沉淀單元、軟化單元、過濾單元、離子交換單元、超濾過濾單元、反滲透單元、臭氧催化氧化單元、電滲析濃縮單元和雙極膜電滲析系統。
所述的高效沉淀單元由頂部一端設有進水口,廢水從高效沉淀單元的一端流入,在進水口處有一個布水器,通過布水器的作用,能夠有效降低進水對整個水面的擾動。廢水沿著水平方向在池內流動,從混凝單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在高效混凝池的進口底部設計有一個錐形儲泥斗。
所述的高效沉淀池為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池包括進水區、沉淀區、出水區和污泥區組成。沉淀池的個數或者分格數應該不少于2個,以便在發生故障時切換工作。沉淀池的長寬比例不小4,如果長寬比例不合適,會嚴重影響沉降效果。有效水深1-1.5 m,污泥斗斜坡坡度小于45°~50°。沉淀池周圍超高部分不小于0.3 m,以控制水位異常,造成水溢出。排泥管一般采用不銹鋼材質,直徑不小于300 mm。經過高效沉淀池處理的水進入軟化單元,應該通過自流溢出,以減少水面波動對沉淀效果的影響。
優選地,沉淀池的直徑或者邊長一般不超過10米,材質由304不銹鋼構成,防止酸堿的腐蝕。在高效沉淀池一側設有人工通道和取樣點,以便于取樣觀察。在整個高效沉淀池中布有在線的液位、溫度、pH監測器,以便于中控室對高效沉淀池的實時在線監測。
所述的軟化單元為帶機械攪拌的反應器,反應器為3~4個通過自溢相連的水池,池內設有3~4個攪拌機,攪拌機采用垂直式攪拌。通過計量泵向水池內投藥,向所述的通過自溢相連的第一個進水槽添加1×104~1×107 ppm的氫氧化鈉,通過自溢相連的第二個進水槽添加1×104~1×107 ppm的碳酸鈉,通過自溢相連的第三個進水槽添加1×103~1×106 ppm的陽離子型凝聚劑,主要包括無機鹽類、聚合無機鹽、金屬氧化物等。通過自溢相連的第四個進水槽添加1×102~1×106 ppm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聚乙烯亞胺等水溶性長鏈化合物的一種或者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洛陽天瑞環??萍加邢薰?,未經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洛陽天瑞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22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