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變壓器繞組變形在線監測的傳遞函數構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90492.1 | 申請日: | 2020-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30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程養春;鄭丹陽;彭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72 | 分類號: | G01R31/72;G01R31/62;G01R2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張文寶 |
| 地址: | 10220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變壓器 繞組 變形 在線 監測 傳遞函數 構造 方法 | ||
1.一種用于變壓器繞組變形在線監測的傳遞函數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將被測變壓器內部所有繞組組成的電網絡等效成端口數為n+1的多端口電網絡(1),其中每一個繞組出線端與大地形成一個端口,n為該變壓器繞組高壓出線端的數量;中性點引出線與大地也形成一個端口,設為端口(0);
第二步:將與被測變壓器相連的其他電氣設備和線路等效成端口數為n的多端口電網絡(1),與其他設備和線路等效電網絡(2),其中每個與變壓器出線端相連的導線與大地形成一個端口,且中性點接地;
第三步:按照實際端口連接情況將被測變壓器的多端口電網絡(1)與其他設備和線路等效電網絡(2)相連;
第四步:用激勵線圈(3)套在被測變壓器的多端口電網絡(1)的出線端高壓套管根部,向該高壓引出線上注入掃頻正弦激勵電流Is,同時利用安裝在所有端口的出線端高壓套管根部的
第五步:改變激勵線圈(3)所在端口,重復第四步;若中性點接地,依次測量所有端口上的響應電流Iim,直到激勵線圈遍歷了所有端口,并且當激勵線圈(3)位于端口(0),即中性點接地線上時,補充測量激勵線圈(3)在中性點接地線上產生的激勵電壓U00;若中性點不接地,依次測量除端口(0)之外的所有端口上的響應電流Iim,直到激勵線圈遍歷了除端口(0)之外的所有端口,并且在測量響應電流Iim的同時,測量端口(0)上的電壓U0m,其中i是測量線圈(4)所在端口編號,m是激勵線圈(3)所在端口編號;
第六步:對于激勵線圈(3)所處的每一個端口,列出一個端口(0)的端口電壓與所有端口的端口電流之間的關系式,則對于激勵線圈(3)遍歷的各個端口,所列出的關系式形成矩陣方程式;其中對于中性點接地的情況,方程式(1):
其中Z00是端口(0)的自阻抗,Zi0(i=1,2,3,…,n)是被測變壓器繞組i的端口與端口(0)之間的互阻抗;
對于中性點不接地的情況,方程式(2):
其中Zi0(i=1,2,3,…,n)是被測變壓器繞組i的端口與端口(0)之間的互阻抗;
第七步:利用公式(1)求解Zim:
或者利用公式(2)求解Zi0:
第八步:對于被測變壓器繞組i,將該繞組對應端口的對中性點互阻抗Zi0作為該繞組的傳遞函數Hi(jω),對于中性點接地的情況,Hi(jω)為:
其中表示矩陣的第i+1行;
對于中性點接地的情況,Hi(jω)為:
其中表示矩陣的第i行;
第九步:以傳遞函數Hi(jω)的幅值為縱坐標,掃頻角頻率ω或者頻率f為橫坐標,繪制Hi(jω)的幅值隨頻率的變化曲線,形成變壓器第i個繞組的頻響曲線,并利用現有的診斷標準判斷該繞組是否存在變形;
第十步:重復第九步,遍歷被測變壓器的每一個繞組,對每一個繞組做出判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大學,未經華北電力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049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