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移動儲能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預測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88013.2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6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華光輝;錢科軍;許曉慧;劉劍峰;肖宇華;許慶強;劉乙;李亞飛;謝鷹;仇新宇;秦昊;居蓉蓉;孔愛良;陳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32 | 分類號: | H02J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21000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移動 電動汽車 調度 容量 預測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基于移動儲能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和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
根據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全部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和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包括:
根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和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
根據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和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包括:
當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處于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對應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下限值與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需的荷電狀態之間時,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為充電狀態;
當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處于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需的荷電狀態與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對應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上限值之間時,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為放電狀態;
當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等于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需的荷電狀態時,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狀態為空閑狀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對應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下/上限值的計算式如下:
式中,a、b為預設系數,SOCmin為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第i輛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對應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下限值,SOCmax為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第i輛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對應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上限值,為在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第i輛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內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平均值,W100為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Q為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
其中,按下式確定
式中,N為在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第i輛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內電動汽車的數量,dj為預設行駛距離區間內第j輛電動汽車的預設行駛距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全部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包括:
對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進行求和,獲取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全部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全部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的計算式如下:
式中,Pi(t)為在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第i輛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M為在調度時刻t接入電網的電動汽車的數量。
7.一種基于移動儲能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預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確定模塊,用于根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荷電狀態和預設行駛距離所屬的預設行駛距離區間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
第二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各電動汽車的響應功率確定調度時刻接入電網的全部電動汽車的可調度容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東南大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801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