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87877.2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6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付承;李德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優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4 | 分類號: | G02B15/14;G02B15/177;G02B13/00;G02B13/06;G02B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智立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27 | 代理人: | 劉英玉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雙***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日夜 變焦 光學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包括: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依次設置的焦距為負的第一透鏡組、光闌、焦距為正的第二透鏡組、IR濾光片、和感光芯片,所述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均可相對所述感光芯片前后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為補償組,所述第二透鏡組為變倍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現了大視場角、高像質、大孔徑、長度短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網絡數據傳輸速度越來越快,安防以及視頻會議領域使用的芯片分辨率也越來越高,對鏡頭成像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現有技術中的光學成像系統包含多個鏡片,因此存在較大像差和色差,整個光學系統的公差敏感性高,鏡頭的成像質量不好。另外,現有技術中的透鏡采用塑料透鏡,因此存在溫漂問題,影響了最終鏡頭產品的銳利度、透過率和色彩還原性,還存在視場角不夠大、像質不高、孔徑不夠大,難以日夜共焦、畸變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以解決至少一個上述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包括: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依次設置的焦距為負的第一透鏡組、光闌、焦距為正的第二透鏡組、IR濾光片、和感光芯片,所述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均可相對所述感光芯片前后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為補償組,所述第二透鏡組為變倍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沿光軸前后移動實現系統連續變焦成像。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鏡組包括從左到右依次設置的凸面朝向物面的第一負彎月透鏡、第一雙凹透鏡和第一雙凸透鏡,其中,所述第一雙凹透鏡和第一雙凸透鏡構成第一膠合透鏡。
優選地,所述第二透鏡組包括從左到右依次設置的第二雙凸透鏡、凹面朝向物面的第二負彎月透鏡、凸面朝向物面的平凸透鏡、第三雙凸透鏡、第二雙凹透鏡、第四雙凸透鏡、和凹面朝向物面的第三負彎月透鏡,其中,所述第二雙凸透鏡和第二負彎月透鏡構成第二膠合透鏡,其中所述第三雙凸透鏡、第二雙凹透鏡構成第三膠合透鏡,所述第四雙凸透鏡和第三負彎月透鏡構成第四膠合透鏡。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滿足以下關系式:
-2.69F1/Fw-2.68
0.8F2/Ft0.9
其中,F1為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2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w為系統最短焦的焦距,Ft為系統最長焦的焦距。
優選地,所述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滿足如下條件:f1/ft=-0.916,f14/ft=-2.442,f15/ft=2.088,f6/ft=1.395,f16/ft=2.870,f17/ft=1.090;其中,f1為第一負彎月透鏡的焦距,f14為第一膠合透鏡的焦距,f15為第二膠合透鏡的焦距,f6為平凸透鏡的焦距,f16為第三膠合透鏡的焦距,f17為第四膠合透鏡的焦距,ft是光學成像系統系統最長焦的焦距。
優選地,所述日夜共焦變焦光學系統滿足如下條件:ndLens1=1.847,ndLens2=1.603,ndLens3=1.847,ndLens4=1.755,ndLens5=2.003,ndLens6=1.497,ndLens7=1.946,ndLens8=1.806,ndLens9=1.692,ndLens10=1.847;其中,ndLens1是第一負彎月透鏡的折射率,ndLens2是第一雙凹透鏡的折射率,ndLens3是第一雙凸透鏡的折射率,ndLens4是第二雙凸透鏡的折射率,ndLens5是第二負彎月透鏡的折射率,ndLens6是平凸透鏡的折射率,ndLens7是第三雙凸透鏡的折射率,ndLens8是第二雙凹透鏡的折射率,ndLens9是第四雙凸透鏡的折射率,ndLens10是第三負彎月透鏡的折射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優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優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78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礦用激光乙烯乙炔傳感器
- 下一篇:一種金剛石表面多邊形拋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