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87133.0 | 申請日: | 2020-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618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偉巍;蔣代;劉柏清;王家祎;雷成文;熊靜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特種機電設備檢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5/54 | 分類號: | G01N25/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暉 |
| 地址: | 5101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最小 點火 測試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爆炸腔體、加熱系統、抽真空系統、供氣系統、噴粉系統、點火系統、數據采集系統、控制器和進樣系統,所述加熱系統、抽真空系統、供氣系統、噴粉系統、點火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進樣系統均與爆炸腔體連接,所述加熱系統和噴粉系統均與控制器連接,所述點火系統、供氣系統和噴粉系統均與數據采集系統連接。本發明可以進行不同溫度、點火時間、點火能量及可燃物混合物配比等測試,從而為工業生產粉塵爆炸事故預防提供依據;解決了液體裝樣和蒸氣制備的問題,同時也可配置易燃蒸氣和粉塵混合物的不同配比,使液體蒸氣與粉塵混合物爆炸性測試更加合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可燃性粉塵的生產、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伴隨的粉塵爆炸事故也越來越多。煙草加工典型工藝中,烘絲工藝是用飽和水蒸汽烘干煙絲,隨著溫度的升高,粉塵的活性加強,會釋放少量的可燃氣體,粉塵的最小點火能會變小,發生粉塵爆炸的風險加大;加香工藝是把各種固態或液態的香精香料加入到煙絲中,作為溶劑的酒精蒸發形成酒精蒸氣和粉塵顆粒一起進入除塵系統,氣粉混合環境下粉塵的最小點火能降低,粉塵爆炸風險加大。
如何更好地預防工業生產中的粉塵爆炸事故,就需要通過粉塵爆炸實驗設備對可燃性粉塵的爆炸特性參數進行測定,主要包括粉塵爆炸濃度、爆炸壓力等參數的測量。
可燃性粉塵的爆炸危害主要通過爆炸的敏感度和猛烈度來衡量,而正確測量物質爆炸的最小點火能量是判別可燃物爆炸敏感度測試的重要手段。粉塵最小點火能量越低,說明可燃物的爆炸敏感度越高,越容易發生爆炸。最小點火能測試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溫度、點火時間、可燃物質濃度等。然而,現有的爆炸測試裝置主要針對可燃氣體混合物或可燃粉塵在環境溫度下進行測試,不能測試易燃液體蒸氣和可燃性粉塵混合物的最小點火能。部分裝置采用油浴加熱或加熱板進行加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熱失控極易引發事故傷害。
另一方面,現有測試最小點火能實驗裝置多采用電極控制點火能的哈特曼管試驗裝置,不能改變測試的環境溫度、壓力等實驗條件,哈特曼管為半開放結構,不能有效密封,承壓能力有限,故測試條件局限性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能改變測試的環境溫度、壓力、蒸氣和粉塵比例等實驗條件,提供了一種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最小點火能測試裝置,包括爆炸腔體、加熱系統、抽真空系統、供氣系統、噴粉系統、點火系統、數據采集系統、控制器和進樣系統,所述加熱系統、抽真空系統、供氣系統、噴粉系統、點火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進樣系統均與爆炸腔體連接,所述加熱系統和噴粉系統均與控制器連接,所述點火系統、供氣系統和噴粉系統均與數據采集系統連接。
更優的選擇,所述加熱系統包括進水管、出水管、加熱器、水泵、熱電偶、儲水容器,所述進水管的進水端與儲水容器連接,所述進水管的出水端與保溫層的進水口連接,所述水泵安裝于進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入水端與保溫層的出水口連接,所述出水管的排水口與儲水容器連接,所述加熱器和熱電偶均安裝于儲水容器,所述加熱器和熱電偶均與控制器連接。
更優的選擇,所述噴粉系統包括電伴熱帶、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壓力表、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二氣瓶和粉倉,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安裝于粉倉的內壁,所述電伴熱帶安裝于粉倉的外表面,所述電伴熱帶與第一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氣瓶通過第三電磁閥與粉倉連接,所述粉倉通過第二電磁閥與爆炸腔體連接,所述第二壓力表安裝于粉倉,所述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和第二壓力表均與數據采集系統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特種機電設備檢測研究院,未經廣州特種機電設備檢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71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