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穿戴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85663.1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451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宋毅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4C5/14 | 分類號: | A44C5/14;A44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 地址: | 523863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穿戴 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一種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體、連接帶、連接桿和定位帽,設備主體開設有容納槽,連接帶的端部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帶的端部包括相背設置的第一側邊緣和第二側邊緣,連接桿包括桿部和第一帽體,第一帽體固定在桿部的第一端,桿部的第二端可穿過連接孔,且與定位帽可拆卸連接,在桿部的第二端穿過連接孔并與定位帽連接的情況下,連接帶的端部設于容納槽內,第一側邊緣與第一帽體限位配合,第二側邊緣與定位帽限位配合,在桿部的第二端與定位帽分離的情況下,連接帶的端部可從容納槽內移動至設備主體之外,或者,從設備主體之外移動至容納槽內。上述方案能夠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可穿戴設備存在外觀性能較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對于一種手腕上的可穿戴設備,使得用戶在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時還能作為配飾搭配服裝,受到廣大用戶的普遍歡迎,但是現階段的可穿戴設備的表帶拆裝為分離結構,表帶與表體的連接處外露,進而使得可穿戴設備在外觀的簡潔些和整體性上存在缺陷。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能夠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可穿戴設備存在外觀性能較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所公開的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體、連接帶、連接桿和定位帽,其中:所述設備主體開設有容納槽,所述連接帶的端部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帶的端部包括相背設置的第一側邊緣和第二側邊緣,所述連接桿包括桿部和第一帽體,所述第一帽體固定在所述桿部的第一端,所述桿部的第二端可穿過所述連接孔,且與所述定位帽可拆卸連接。
在所述桿部的第二端穿過所述連接孔并與所述定位帽連接的情況下,所述連接帶的端部設于所述容納槽內,所述第一側邊緣與所述第一帽體限位配合,所述第二側邊緣與所述定位帽限位配合,所述連接孔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容納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連接帶與所述設備主體連接。
在所述桿部的第二端與所述定位帽分離的情況下,所述連接帶的端部可從所述容納槽內移動至所述設備主體之外,或者,從所述設備主體之外移動至所述容納槽內。
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通過對相關技術中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進行改進,通過在設備主體中開設容納槽,并在連接帶的端部開設有連接孔,使得設備主體與連接帶相連時,連接部開設有連接孔的端部可以裝配在設備主體開設的容納槽中。用戶通過桿部穿過連接孔與第一帽體配合固定連接后,可穿戴設備中的設備主體與連接帶的端部的連接處能夠隱藏在設備主體中,從而能夠避免外露,最終能夠提升可穿戴設備的外觀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拆分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的剖視圖;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的連接桿和定位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可穿戴設備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結構拆分示意圖;
圖7是圖5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00-設備主體、110-容納槽、120-第一端面、130-第二端面、140-第一側面、141-第一定位槽;
200-連接帶、210-連接孔、220-凸部;
300-連接桿、310-桿部、311-螺紋孔、320-第一帽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56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火災報警系統
- 下一篇:圖像美學信息的確定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