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改性PVC塑料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385040.4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17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偉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K5/09;C08K5/103;C08K5/1515 |
| 代理公司: | 江蘇法德東恒律師事務所 32305 | 代理人: | 劉林 |
| 地址: | 201821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pvc 塑料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改性PVC塑料材料,原料包括廢舊PVC塑料粉末和PVC樹脂。其制備方法如下:將廢舊PVC塑料和環(huán)己酮混合,加熱溶解,趁熱將濾液傾入低溫乙醇中,PVC以顆粒狀析出;待析出完全后抽濾,自然干燥,得到廢舊PVC塑料粉末。所得到的改性PVC塑料材料不僅具有更好的拉伸強度,同時具有更好的斷裂伸長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塑料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性PVC塑料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塑料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塑料材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yè)中。尤其在汽車、家電和日用塑料制品等行業(yè),對塑料材料的需求最為旺盛。根據(jù)相關報道,我國塑料材料的市場份額占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了世界第一塑料消費大國。
但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的使用年限逐漸縮短,大量塑料制品未達使用壽命即被廢棄,導致廢舊塑料的產(chǎn)生。研究表明,塑料制品的廢舊率占全部塑料制品的一半左右,但其回收率不足四分之一。這與歐洲約50%的廢舊塑料平均再生率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如何資源化利用、清潔化利用以及合理化應用大量廢舊塑料,成為了我國塑料行業(yè)面臨的重大問題。
在我國,廢舊塑料的處理方法包括填埋處理、焚燒處理和裂解催化等,但這些方法或者存在環(huán)境污染,產(chǎn)生有毒物質;或者回收工藝復雜,成本高昂。除此之外,通過將廢舊塑料分類回收,并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ζ溥M行物理改性或者化學改性以提高廢舊塑料的性能,正越來越成為廢舊塑料的主流技術。
中國專利CN104629220B和中國專利申請CN108659377A均公開了一種以廢舊汽車塑料為原料制備廢塑料粉,并再利用于聚氯乙烯復合材料的方法。在二者方法中,將聚氯乙烯樹脂、廢舊汽車塑料粉、增塑劑、潤滑劑和交聯(lián)劑,按一定配比混合,加工后制成聚氯乙烯復合材料。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廢舊汽車塑料粉與聚氯乙烯基體浸潤性好的特點,制備的聚氯乙烯復合材料機械性能好。
然而,在上述專利或專利申請的方法中,并未對塑料進行有效分類,塑料成分混雜在一起;同時廢舊塑料本身含有一定比例的增塑劑。上述情形導致廢舊塑料粉和PVC樹脂以及其它組分之間的相容性不佳,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性PVC塑料的力學性能,尤其是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這導致改性PVC塑料僅僅能在少數(shù)領域作為輔料降級使用,造成了資源浪費,并且大大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因此,仍然需要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改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的改性PVC塑料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性PVC塑料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所得改性PVC塑料材料不僅具有更好的拉伸強度,同時具有更好的斷裂伸長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方面,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改性PVC塑料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廢舊PVC塑料粉末和PVC樹脂。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塑料材料,其中,所述廢舊PVC塑料粉末的制備方法如下:將廢舊PVC塑料和環(huán)己酮混合,二者的重量體積比為1:(4-8)g/mL;加熱至80-100℃,保溫條件下溶解2-6h;過濾除去不溶物,趁熱將濾液傾入低溫乙醇中,乙醇與濾液的體積比為(3-5):1,PVC以顆粒狀析出;待析出完全后抽濾,自然干燥,得到廢舊PVC塑料粉末。
優(yōu)選地,所述廢舊PVC塑料粉末的制備方法如下:將廢舊PVC塑料和環(huán)己酮混合,二者的重量體積比為1:(5-7)g/mL;加熱至85-95℃,保溫條件下溶解3-5h;過濾除去不溶物,趁熱將濾液傾入低溫乙醇中,乙醇與濾液的體積比為(3.5-4.5):1,PVC以顆粒狀析出;待析出完全后抽濾,自然干燥,得到廢舊PVC塑料粉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偉,未經(jīng)劉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50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