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83576.2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37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林峰;陳元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桐鄉嘉裕時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10 | 分類號: | D04B1/10;D04B1/00 |
| 代理公司: | 嘉興啟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張抗震 |
| 地址: | 314599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織 編織 移針補洞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所述針織衫采用雙針床緯編電腦橫機編織,編織結構為1×1編織結構、1×1單魚鱗編織結構或1×1雙魚鱗編織結構。所述移針補洞方法從線圈移位所產生的空針開始,采用翻針、移針,并且先從右側進行編織,再至左側進行編織,進行孔洞的修補。本發明所涉及的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在線圈移位所產生的空針上通過機頭回轉,單獨在同側針床上空針與相鄰一根織針的線圈上單獨編織一行線圈,然后在另一側針床的空針與相鄰的一根織針上單獨編織一行線圈,如此往復形成由原線圈一分為二,達到填補孔洞的效果。使得修補后的孔洞針路清晰,衣面平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針織衫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
背景技術
在編織1x1結構、1x1單魚鱗結構及1x1雙魚鱗結構的明加針或移針花型時,由于移動線圈產生空余針位,空閑織針重新參與編織時會產生孔洞。由于部分服裝的設計及功能要求不允許產生孔洞,所以需要將產生的孔洞填補平整。現有技術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容易產生孔洞無法完全填補、針路紋理錯亂、衣面不平整等問題。如何能夠使得孔洞填補后,針路清晰,衣面平整,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在線圈移位所產生的空針上通過機頭回轉,單獨在同側針床上空針與相鄰一根織針的線圈上單獨編織一行線圈,然后在另一側針床的空針與相鄰的一根織針上單獨編織一行線圈,如此往復形成由原線圈一分為二,達到填補孔洞的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針織衫編織移針補洞方法,所述針織衫采用雙針床緯編電腦橫機編織;所述移針補洞方法從線圈移位所產生的空針開始,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S1、移針翻針:在每個循環中,將從左數及從右數至少2根織針進行移針翻針;
S2、從右往左編織,前針床和后針床交替間隔編織至右邊翻針后的左邊緣,編織之后前針床和后針床各有四針均不成圈;
S3、在上一步驟不成圈位置處,由左往右,后針床間隔編織;
S4、在上一步驟的后針床間隔編織處,從右往左,前針床和后針床均為不成圈;
S5、在上一步驟的不成圈處,從左往右,前針床間隔編織;
S6、在上一步驟的前針床編織處,從右往左,前針床和后針床均不成圈;再由前針床和后針床間隔交替編織至左邊翻針后的右邊緣,再前針床和后針床均有四針不成圈;
S7、在上一步驟后一處不成圈位置,從左向右編織,前針床間隔編織;
S8、在上一步驟前針床編織處,從右向左編織,前針床和后針床均不成圈;
S9、在上一步驟不成圈處,從左向右編織,后針床間隔編織;
S10、在上一步驟后針床編織處,從右向左編織,前針床和后針床均不成圈,之后再前針床和后針床交替間隔編織;
所述針織衫的編織結構為1×1編織結構、1×1單魚鱗編織結構或1×1雙魚鱗編織結構。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針織衫所采用的是1×1編織結構;步驟S2、S3、S5、S6、S7、S9、S10中前針床和后針床編織時均是成圈編織。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步驟S1移針翻針中對8根織針進行移針翻針,包括如下步驟:
S1-1在每個循環中,將從左數第一、三、五、七根織針由前針床翻針至后針床,從右數第一、三、五、七根織針由前針床翻針至后針床;
S1-2、在上一步驟的基礎上,將從左數第一至第八根織針向左移針再翻針至前針床,將從右數第一至第八根織針向右移針再翻針到前針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桐鄉嘉裕時裝有限公司,未經桐鄉嘉裕時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357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床
- 下一篇:一種電池過放電測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