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豆豆粉的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81674.2 | 申請日: | 202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0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鄭德志;王延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隆海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21/00 | 分類號: | B02C21/00;B02C19/22;B02C23/02;B02C18/14;B02C18/24;B02C23/14;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蔡宜飛 |
| 地址: | 2663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豆豆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豆豆粉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大豆原料預處理,大豆原料清洗,大豆原料烘干,大豆原料進行上料作業,大豆原料進行粉碎作業,大豆顆粒進行振篩工作,豆粉顆粒進行收集;其中,對大豆進行篩選的振篩粉碎機包括底箱、振篩機構、出料組、粉碎機構、破碎機構、曲柄組件。本發明操作步驟簡便,提高了上料的均勻性,能進行有效的豆粉生產加工,且進一步提高了大豆破碎粉碎的效率,方便了對豆粉進行收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豆粉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豆豆粉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大豆是我國主要食用的豆類作物,大豆淀粉主要由淀粉組成,具有較高的溶解度和透明度,而且老化程度小,非常適合食用。將豆粉、綠豆粉和連藕粉復合,不僅營養上有所改善,口感也不錯。
提高大豆利用率,為國家節約糧食,改革大豆制品工藝,消除大豆皮中的“尿酶”對人體的危害,提高大豆制品高質量、高品質,廢渣回收深加工利用,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徹底消除大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對環境的污染,確實是大豆制品行業中存在的一項重要任務。
現有全豆豆粉制備存在以下缺點:1、上料不均勻,導致原料擠壓在進料口,無法均勻進入設備內進行粉碎;2、全豆粉碎設備比較單一,基本都是采用單一的粉碎機對其進行粉碎,導致粉碎效率低下,不利于后期的豆粉收集;3、由于豆粉無法進行徹底的粉碎,導致粉碎后的豆粉中摻雜有大顆粒雜質,無法得到顆粒均勻的豆粉,且后期豆粉收集不便,容易殘留在設備內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全豆豆粉的生產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豆豆粉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大豆原料預處理:取出大豆原料均勻放置在室外,通過自然風干的方式進行除濕晾曬,待大豆晾曬完畢后,挑選出顆粒飽滿的大豆進行備用,然后除去大豆上面的雜質及塵土;
步驟二、大豆原料清洗:把已經挑選好的大豆放置在淘洗筒內,進行人工清洗,淘洗筒內溫度控制在40℃~50℃,大豆先浸泡5~10分鐘,工人在反復揉搓5~10分鐘,然后對大豆進行控水,并取出清洗后的大豆留著備用;
步驟三、大豆原料烘干:采用烘干機進行烘干,利用高溫蒸汽在大豆烘干機內將大豆烘干,蒸汽溫度為90℃~98℃,烘干后的大豆含水量在8%~10%,取出烘干的大豆原料留著備用;
步驟四、上料作業:烘干的大豆原料均勻倒入振篩粉碎機,采用均勻上料的方式,使得大豆原料均勻進入振篩粉碎機內進行粉碎工作;
步驟五、粉碎作業:進入振篩粉碎機內大豆原料,首先進行初步破碎,破碎工作持續10分鐘左右,破碎完成后的大豆顆粒進行二次粉碎,粉碎工作持續10分鐘左右,粉碎完成后的大豆顆粒進入到下一步工序;
步驟六、振篩工作:粉碎完后的大豆顆粒,在振篩粉碎機內進行振篩工作,對粉碎后的較大顆粒及雜質進行除去,對豆粉粒度在80目~100目通過振篩工序,進入到下一步工作;
步驟七、對符合要求的豆粉顆粒進行收集,收集完成后豆粉輸入到儲料缸中緩存。
優選地,所述振篩粉碎機包括底箱、振篩機構、出料組、粉碎機構、破碎機構、曲柄組件,所述底箱內中部設有振篩機構,所述底箱內底部設有出料組件,所述底箱的頂面設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內設有粉碎機構,所述粉碎箱的底面另一側設有連通筒,所述粉碎箱的頂面設有破碎箱,所述破碎箱內設有破碎機構,所述破碎箱內底面一側設有連通孔,且所述連通孔貫通粉碎箱頂面一側,所述破碎箱的頂面中部安裝有曲柄組件,所述破碎箱的頂面另一側設有錐形筒,所述底箱的底面四個拐角處均設有支撐座,且每座所述支撐座均與底箱的底面固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隆海食品有限公司,未經青島隆海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816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