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方法、組件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7401.0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07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佳;劉杰;林甲;宋新新;李傳舉;郭京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現 城市 污水處理 復合 改造 方法 組件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方法、組件及系統,用于由厭氧池、第一至第二缺氧池、第一至第四好氧池、后置缺氧池、后置好氧池和二沉池連接而成的AAO類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廠,方法包括:在厭氧池和第一缺氧池內分設聚乙烯懸浮填料;在厭氧池與第一缺氧池之間的過流口處設攔網,在攔網處設曝氣吹掃管;在第一缺氧池內鋪設缺氧池曝氣盤;將與第一缺氧池連接的外碳源投加管改連至第二缺氧池;將從第四好氧池末端連接至第一缺氧池前端的硝化液回流管改連至第二缺氧池前端。能將采用AAO類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原位改造成一種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和傳統反硝化并存的復合脫氮系統,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實現了城市污水的綠色高效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方法、組件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采用傳統的厭氧/缺氧/好氧(A/A/O)或其變形工藝,來實現原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由于城市污水有機物濃度偏低,常常碳源不足,因此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依靠投加外碳源(乙酸鈉、甲醇等)來滿足出水排放要求,但這種傳統A/A/O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存在等問題。
近年來,厭氧氨氧化技術因其節能降耗的優勢而受到廣泛關注,可節省大量的曝氣能耗、碳源消耗,以及降低剩余污泥產量。但現有的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工藝僅在高氨氮廢水(如垃圾滲濾液、污泥消化液等)中成功應用,而因城市生活污水存在氨氮濃度低、水溫低、水量大等特點,現有的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工藝并無法簡單的應用于采用傳統厭氧/缺氧/好氧(A/A/O)或其變形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因此,如何將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工藝應用于采用傳統厭氧/缺氧/好氧(A/A/O)或其變形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以解決這類城市污水處理廠碳源不足、能耗較大的問題,使處理污水水量較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滿足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方法、組件及系統,能解決現有采用傳統厭氧、缺氧和好氧或其變形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無法簡單實現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工藝,所存在的碳源不足、能耗較大,無法滿足日趨嚴格排放標準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方法,用于由厭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第四好氧池、后置缺氧池、后置好氧池和二沉池連接而成的AAO類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廠;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厭氧池和所述第一缺氧池內分別設置聚乙烯懸浮填料;
在所述厭氧池與所述第一缺氧池之間的過流口處設置攔截填料的攔網,在所述攔網處設置曝氣吹掃管;
在所述第一缺氧池內鋪設缺氧池曝氣盤;
將與所述第一缺氧池連接的外碳源投加管改連接至所述第二缺氧池;
將從所述第四好氧池末端連接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前端的硝化液回流管改連接至所述第二缺氧池前端。
本發明實施方式還提供一種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復合脫氮的改造組件,用于由厭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第四好氧池、后置缺氧池、后置好氧池和二沉池連接而成的AAO類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廠,包括:
若干聚乙烯懸浮填料、攔網、曝氣吹掃管和缺氧池曝氣盤;
所述若干聚乙烯懸浮填料,分別設置在所述厭氧池和所述第一缺氧池內;
所述攔網,設置在所述厭氧池與所述第一缺氧池之間的過流口處;
所述曝氣吹掃管,設置在所述厭氧池與所述第一缺氧池之間的所述攔網處;
所述缺氧池曝氣盤,鋪設在所述第一缺氧池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74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