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適應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77348.4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365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A·米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ODU兩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631 | 分類號: | H01R13/631;H01R13/62;H01R13/52;H01R13/03;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吳敏 |
| 地址: | 德國因河畔***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適應 連接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適應連接器以及系統。所述自適應連接器包括接觸插頭和片層梳,所述接觸插頭與所述片層梳以機械上不可分離但可移動的方式連接,所述接觸插頭能夠相對于所述片層梳在大于2°的角度范圍內樞轉,同時保持所述接觸插頭和所述片層梳的片層之間的接觸,和/或所述接觸插頭能夠相對于所述片層梳沿至少一個方向在大于1毫米的平移范圍內平移移動。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自適應連接器,包括兩個或多個彼此電隔離的適配器元件,所述適配器元件以機械上不可分離但可移動的方式彼此連接,任一適配器元件能夠相對于至少另一個適配器元件在大于4°的角度范圍內樞轉,和/或沿至少一個方向在大于2毫米的平移范圍內平移移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適應連接器,包括接觸插頭和片層梳或兩個接觸插頭。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自適應連接器,包括兩個或多個彼此電隔離的適配器元件。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自適應連接器和配對連接器的系統。
背景技術
從CN102738612?A1可知,同軸連接器可以連接兩個同軸連接器插座,所述兩個同軸連接器插座與兩個相對的電路板連接。所述同軸連接器能夠傾斜,以補償電路板的相對位移。為了便于這種補償動作,在連接器的兩端,用于接收同軸插座的中央端子的內插座相對于同軸連接器的其余部分可樞轉地設置。從CN?201699177?U可知類似的連接器,但沒有可旋轉的內插座。
EP?1?207?592?A2公開了一種用于連接第一和第二同軸連接器插座的接觸套筒,其中所述接觸套筒能夠傾斜,以補償同軸連接器插座的相對位移。提供接合裝置來允許所述接觸套筒搭扣到第一同軸連接器插座。所述接觸套筒能夠補償第一和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的橫向位移以及變化距離。
EP?2755?282?A1公開了第一同軸射頻連接器和第二同軸射頻連接器的組合,其中適配器提供了第一射頻連接器和第二射頻連接器之間的柔性鏈接。所述連接器和適配器具有方形的幾何形狀。所述適配器包括內觸頭,支撐所述內觸頭的絕緣體,以及保持所述內觸頭和所述絕緣體的外部接地體。所述絕緣體的一端延伸超出內觸頭和外部接地體。所述絕緣體的末端具有引入幾何結構。
WO2000/52788A1公開了一種用于印刷電路板的同軸連接,包括用于電連接第一連接器元件和第二連接器元件的基本圓柱形的適配器。所述適配器通過第一端經由球窩接頭連接到第一連接器元件,使得適配器能夠以有限的方式圍繞固定的球窩接頭的中心傾斜,并且不在其上施加力。
WO?2011/088902?A1公開了同軸連接器包括第一連接器部件和第二連接器部件以及設置在它們之間的適配器。在每個連接器部件的第一內導體的插座區域中,設置第一機械操作連接裝置,其在安裝狀態下與所述適配器的第二機械操作連接裝置相互作用,以在軸向上建立有效的機械連接。所述第一內導體在軸向上伸出機械操作連接裝置的水平面,使得所述連接器部件的內部圓柱形接觸表面的活動區域能夠補償連接器部件相對于適配器的較大軸向偏移。
WO?2009/076310?A2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用于連接兩個彼此成直線布置的細長構件,能夠容許角度和軸向偏移。所述連接器具有帶有外套筒的殼體,所述外套筒限定了由兩部分組成的縱向孔。在每一部分中,可滑動地設置保持圓筒。斜圈彈簧提供了套筒和保持圓筒之間的電接觸。
EP?2209167A1公開了一種用于高溫環境的具有片層籃的電連接器,其中片層在兩端彼此固定。所述片層籃通過夾持在片層支架的螺紋連接部件之間而固定到所述片層支架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自適應連接器,其包括接觸插頭和片層梳或兩個接觸插頭。本發明還旨在提供一種改進的自適應連接器,其包括兩個或多個彼此電隔離的適配器元件。本發明還尋求提供一種包括自適應連接器和配對連接器的系統。特別地,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補償自適應連接器和配對連接器的連接插頭或連接片層裝置之間的偏移的自適應連接器,以及一種設置用于這種補償的包括自適應連接器和配對連接器的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ODU兩合有限公司,未經ODU兩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73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神經網絡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機載太赫茲合成孔徑雷達及成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