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4062.0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9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俞杰;楊世釗;朱天浩;江宏亮;周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聯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46;C22C38/50;C22C38/58;C21D1/18;C21D6/00;C22C3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562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車軸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涉及鋼材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所述車軸鋼化學成分為:以百分含量計,包括0.3%?0.55%的C,0.5%?0.9%的Cr,0.15%?0.0.35%的Mo,0.04%?0.50%的Ti,0.02%?0.06%的V,7%?12%的Mn,0.18%?0.39%的Si。該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通過在對車軸鋼熔煉時,加入C、Cr、Mo、Ti、V、Mn、Si等金屬,提高車軸鋼的韌性與強度,同時使車軸鋼中含有部分S,改善切削的加工性,便于對車軸鋼進行成型切削,另外使車軸鋼中含有部分V,V在鋼中主要通過形成碳氮化物來影響鋼的組織與性能,V顆粒大部分在先共析鐵素體內彌散析出,在珠光體內的鐵素體區也有析出,因此析出相的沉淀強化作用可同時強化鐵素體和珠光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材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車軸鋼用于制造鐵路機車和車輛車軸的專業用鋼。車軸受力和車軸鋼的性能要求車軸是承受機車、車輛質量的關鍵部件,在運行中承受旋轉彎曲和沖擊等多項復雜應力,疲勞裂損是其主要破壞形式。因而要求車軸鋼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并且對可以成為車軸裂紋源的各種冶金缺陷的要求十分嚴格。
列車車軸,是列車運行十分重要的關鍵部件,直接決定列車的運行速度和運輸安全。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列車車軸承受車身自重的同時,還受到巨大的扭轉。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列車運行速度的大幅提升,對列車車軸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列車車軸的生產提出了嚴峻挑戰,尤其是寒帶地區,氣溫≤-40℃的沖擊韌性不足,使得列車在寒帶地區的運行危險性增加,同時現有車軸鋼硬度較高,在生產后,不利于對車軸進行成型加工,此外,現有車軸鋼制備步驟繁瑣,制作費時費力,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具有提高車軸鋼的強度與韌性、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所述車軸鋼化學成分為:以百分含量計,包括0.3%-0.55%的 C,0.5%-0.9%的Cr,0.15%-0.0.35%的Mo,0.04%-0.50%的Ti,0.02%-0.06%的V,7%-12%的Mn,0.18%-0.39%的Si,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各組分與雜質百分數之和為100%。
優選的,所述車軸鋼還包括含量小于0.2%含量的Ni以及0.02-0.06%含量的AI和含量小于0.3%含量的Cu。
優選的,所述雜質包括含量小于0.025%的P,小于0.15%含量的S,0.0002%含量的H,0.0025%的O,0.006%含量的N。
一種微合金車軸鋼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電爐熔煉:將車軸鋼原料導入電爐中,對金屬進行初步熔煉,并向金屬熔池供應能量,使金屬液和熔渣產生運動,以改善冶金反應的動力學條件,煉鋼時通過工具將金屬熔煉時產生的廢渣排出,通過置于爐底的噴嘴將N2、 Ar、CO2、CO、CH4、O2等氣體根據工藝要求吹入爐內熔池以達到加速熔化;
二次冶金:將煉鋼爐(轉爐、電爐等)中初煉過的鋼液移到另一個容器中進行精煉,初煉:爐料在氧化性氣氛的爐內進行熔化、脫磷、脫碳和主合金化,精煉:將初煉的鋼液在真空、惰性氣體或還原性氣氛的容器中進行脫氣、脫氧、脫硫,去除夾雜物和進行成分微調等;
鋼液攪拌除雜:爐外精煉過程中對鋼液進行的攪拌,對鋼液進行脫硫處理以及使夾雜物上?。?/p>
鋼液喂絲與預合金化:按照車軸鋼內金屬含量,向鋼液內部加入金屬絲 (如Cr絲、Mo絲、Ti絲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聯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聯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40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