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3645.1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43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存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存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B1/76;E04F13/04;E04F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8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節能 保溫 墻體 建造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包括底板、高度調節裝置、移動裝置和鋪設裝置,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安裝有高度調節裝置,高度調節裝置上端安裝有移動裝置,移動裝置上端安裝有鋪設裝置。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可以解決人工鋪設鋼絲網時,先將鋼絲網切割成小塊,再將其拼接固定在建筑墻體表面,鋪設時,高處位置難以鋪設且拼接后的鋼絲網強度較低以及現有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制作設備在施工時,直接對鋼絲網進行鋪設,鋪設時,沒有對鋪設時的鋼絲網及鋼絲網邊緣進行滾壓,從而導致鋼絲網與建筑墻面之間貼合不緊密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溫墻體制作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保溫墻面是在墻表面鋪上鋼絲網,鋼絲網鋪設完成后,再對墻面及鋼絲網表面進行涂抹保溫材料,從而對墻壁起保溫作用的“墻面”,節能保溫墻體可以防止建筑的墻體由于溫差的變化而造成的損壞,進而威脅到樓內住戶的安全的作用,節能保溫墻體對主體結構有保護作用,緩沖了因溫度變化導致結構變型產生的應力,再對節能保溫墻體進行制作時,需將鋼絲網緊密貼合在建筑墻體表面,且將鋼絲網鎖緊固定在建筑墻體的表面,從而便于后續加工。
現有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制作設備在對節能保溫墻體進行建造施工時,常存在以下問題:
(1)采用人工鋪設的方式將鋼絲網鋪設在建筑墻體表面,人工鋪設過程中,通常先將鋼絲網切割成小塊,再通過人工將小塊的鋼絲網拼接固定在建筑墻體表面,對于高處位置難以鋪設鋼絲網,且拼接后的鋼絲網強度較低,從而使得人工拼接固定過程繁瑣,進而導致人工鋪設鋼絲網效率低;
(2)現有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制作設備在對節能保溫墻體進行建造施工時,通常直接通過現有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制作設備將鋼絲網鋪設在建筑墻體表面,現有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制作設備鋪設過程中,沒有對鋪設過程中的鋼絲網及鋼絲網邊緣進行滾壓,從而導致鋼絲網與建筑墻面之間貼合不緊密。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施工方法,具體建造施工方法如下:
S1.設備檢查:在啟用建筑節能保溫墻體建造設備建造保溫墻體前,對其進行檢查;
S2.上料處理:設備檢查完成后,通過人工將待鋪設的鋼絲網放置在鋪設裝置上;
S3.調節處理:鋼絲網放置完成后,人工通過高度調節裝置調節鋪設裝置鋪設鋼絲網的鋪設高度;
S4.鋪設處理:鋼絲網鋪設高度調節完成后,通過移動裝置帶動鋪設裝置移動,從而使得鋪設裝置將鋼絲網鋪設在建筑墻面,且鋪設過程中,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將鋼絲網鎖緊固定在建筑墻面;
在上述步驟S1-S4對建筑節能保溫墻體進行建造施工過程中,通過采用特定設計的設備對建筑節能保溫墻體進行建造施工,該設備具體包括底板、高度調節裝置、移動裝置和鋪設裝置,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安裝有高度調節裝置,高度調節裝置上端安裝有移動裝置,移動裝置上端安裝有鋪設裝置;其中:
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安裝在底板上端中部的安裝塊,安裝塊上端通過銷軸左右對稱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端通過鉸鏈安裝有螺紋塊,螺紋塊中部通過調節螺桿相連,螺紋塊上端通過鉸鏈安裝有旋轉桿,旋轉桿上端通過鉸鏈安裝有滑動塊,滑動塊上端通過滑動配合的方式安裝有橫板,具體工作時,通過人工將待鋪設的鋼絲網放置在鋪設裝置上,鋼絲網放置完成后,通過人工旋轉調節螺桿,使得調節螺桿帶動螺紋塊移動,使得螺紋塊帶動支撐桿繞安裝塊旋轉,從而使得旋轉桿帶動滑動塊沿橫板移動,進而使得支撐桿與旋轉桿通過橫板調節移動裝置與鋪設裝置鋪設鋼絲網的高度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存,未經李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36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