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解二氧化錳用Ti-Mn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3510.5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016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覃勝先;吳元花;許雄新;喻林萍;李擎;沈瑋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桂柳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科嘉新材料有限公司;廣西下田錳礦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B1/21 | 分類號: | C25B1/21;C25B11/031;C25B11/046;B22F3/11;C22C1/08;C22C22/0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榮久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韋微 |
| 地址: | 545616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解 二氧化錳 ti mn 多孔 陽極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解二氧化錳用Ti?Mn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Ti粉與電解Mn粉進行充分混合、造粒;(2)將造粒處理后的Ti/Mn混合粉在一定壓力下進行模壓壓制成形;(3)將壓制成形的Ti/Mn預制坯置于真空燒結爐燒結,完成元素混合粉的反應合成及偏擴散造孔過程,得到金屬間化合物Ti?Mn多孔材料,用于濕法電解二氧化錳用陽極。本發明工藝過程簡單,工藝參數易控,所得金屬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陽極電催化效果,具有優異的抗陽極鈍化效果,機械性能優異,多孔結構穩定,極大延長電解二氧化錳生產周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Ti-Mn金屬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面向濕法電解二氧化錳生產應用的Ti-Mn金屬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濕法電解二氧化錳過程中,電解液為H2SO4和MnSO4的混合溶液,常采用表面噴砂純鈦板作為陽極,以銅板或者石墨作為陰極,通過直流電解的方式,電解液中的Mn2+離子被氧化為γ-MnO2在陽極表面沉積。
除純鈦板作陽極以外,也有生產中使用表面滲錳鈦板作為陽極,滲錳鈦板表面形成一定晶型結構的TiMn金屬間化合物,在同等電解條件下,可顯著降低槽壓,節約能耗。金屬間化合物原子間獨特的金屬-共價混鍵形式使其呈現出良好的導電性、耐腐蝕、抗電化學腐蝕,在許多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作為電極材料,在電極反應過程中有較低的電荷轉移電阻等性能優勢。理論研究表明,純Ti 陽極在電解質溶液中,表面極易生成一種具有高電阻的氧化物 TiOx鈍化膜,鈍化膜的形成不是由電解液中離子上的電子轉移而形成,而是由于電解條件控制不好,界面上 MnO2被溶液中H奪走O還原,而再析出的氧原子與Ti反應而形成的。Ti-Mn金屬間化合物具有比Ti更優異的綜合電化學性能,除了導電性能良好之外,其作為陽極極化反應過電位較低,同時,Ti-Mn特殊的電子價鍵使得其化學性質穩定,抗陽極鈍化效果良好等,根據Ti-Mn合金的φ~pH圖,低錳含量Ti-Mn可代替部分的鈍化反應,同時還處于耐腐蝕區,提高對主反應的電催化能力。
不過,目前的滲錳鈦板仍然存在明顯的應用弊端:(1)滲錳工藝的復雜性導致表面滲錳鈦板Ti-Mn組成不穩定,影響陽極反應穩定性;(2)滲錳鈦板力學性能受表面Ti-Mn組成影響較大,易發生橫向或縱向變形,引起陰陽極短路;(3)滲錳鈦板陽極制備成本高。根據電解二氧化錳的工藝特點與技術指標,作為陽極材料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1)導電性能好;(2)在高濃度H2SO4和MnSO4的混合溶液環境中抗腐蝕性能髙;(3)使用壽命長,制作成本低;(4)機械強度高,加工性能好;(5)對電極反應有較好的電催化性能。
因此,在目前生產中對滲錳鈦板的應用基礎上,基于粉末冶金法對金屬間化合物Ti-Mn材料組成的控制優勢,以及Ti、Mn原子間較大的互擴散系數差異,本發明提出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備Ti-Mn金屬多孔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解二氧化錳用Ti-Mn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工藝過程簡單,工藝參數易控,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陽極電催化效果,導電導熱性能好,具有優異的抗陽極鈍化效果,機械性能優異。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解二氧化錳用Ti-Mn多孔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Ti/Mn混合粉造粒:將Ti粉與電解Mn粉進行充分混合得Ti/Mn混合粉,電解Mn粉與Ti粉的用量質量比為:0.2~1.5,以高分子粘結劑輔助完成Ti/Mn混合粉的造粒過程;
(2)Ti/Mn預制坯的成形:將造粒處理后的Ti/Mn混合粉在壓強為100~200 MPa下進行模壓壓制成形Ti/Mn預制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桂柳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科嘉新材料有限公司;廣西下田錳礦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西桂柳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科嘉新材料有限公司;廣西下田錳礦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35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