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終端測量系統和裝置及測量關聯信息顯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2938.8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96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彰一;小川真司;元山忠;武藤安里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6 | 分類號: | 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陳煒;李德山 |
| 地址: | 日本國神奈***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終端 測量 系統 裝置 關聯 信息 顯示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在與新舊通信標準對應的基站的數量增加的情況下,也能夠顯示用于仿真/參數的設定及設定確認的易于查看且操作性良好的操作畫面的通信終端測量系統、通信終端測量裝置及測量關聯信息顯示方法。在具有控制NR用測量裝置(20)和LTE用測量裝置(21)的控制部(31)及顯示控制部(31)中的控制內容的顯示部(33)的控制裝置(22)中,若利用主畫面(33a)的通信標準識別選項卡(41a、41b)接收NR或LTE中的任一個選擇,則控制部(31)根據該選擇的NR或LTE的通信標準,以顯示NR用仿真/參數顯示區域(33c1)或LTE用仿真/參數顯示區域(33c2)的方式控制顯示部(33)。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以新舊通信標準并存的運用方式模擬基站而進行移動通信終端的試驗的具有移動通信終端的測量功能及與測量相關聯的信息的顯示控制功能的通信終端測量系統、通信終端測量裝置及測量關聯信息顯示方法。
背景技術
例如,在移動電話系統中,伴隨移動終端的多功能化,與無線基站(以下,基站)之間的基于無線的通信速度逐漸高速化,近年來,例如正在推進用于從采用LTE-Advanced(LTE演進計劃)方式等的4G(第4代)服務向5G(第5代)服務過渡的技術開發。
在實現面向新5G的無線通信方式(NR)中,尚未研究非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以LTE與NR的組合來運用的非獨立組網NR。并且,如非專利文獻2中所公開,在非獨立組網NR的運用中,共同使用將LTE-Advanced方式的標準以前所使用的分量載波(以下,標記為CC)在相同的基站內聚合后進行通信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下,標記為CA)技術和在NR基站及LTE基站中同時進行通信的雙連接(Dual Connectivity:以下,標記為DC)技術成為關鍵。
首先,對非獨立組網NR運用進行說明。
關于非獨立組網NR運用,正在研究向只能在NR中運用的獨立組網過渡的階段下的采用,是組合已有的LTE/LTE-Advanced的區域與NR區域而提供5G無線服務的運用方式。
在非獨立組網NR運用中,例如,如圖24所示,作為核心網采用EPC(Evolved PacketCore:演進分組核心),在該核心網內并存LTE區域及NR區域。在LTE區域及NR區域分別能夠存在多臺基站LTE1~LTEn及NR1~NRn。
在已有的LTE/LTE-Advanced中,還存在采用聚合相同基站(base tran sceiverstation(基站收發信臺);BTS)的CC的CA技術的部分,但在非獨立組網NR運用中,除了CA技術以外,還共同使用聚合NR及LTE的各區域內的不同的BTS之間的載波的DC技術。
在非獨立組網NR的網絡結構中,關于上述的DC,使用稱為主節點(Master Node)及輔助節點(Secondary Node)的2個BTS的無線資源而進行數據通信。在該情況下,例如,如圖25所示,采用如下技術,即,主節點MNB(Master Node BTS)成為用戶數據傳輸的分支點,將從S-GW(Serving GateWay:服務網關)經由S1接口被傳輸的下行鏈路數據經由主節點MNB的載波或X2接口傳送至輔助節點SNB(Secondary Node BTS)側,并通過該輔助節點SNB的載波進行傳輸。
并且,在非獨立組網NR運用中的DC中,用于與網絡連接的RRC(Radio Resource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僅對主節點MNB建立,并經由主節點MNB執行輔助節點SNB的控制。作為這種控制,有用于將輔助節點SNB提供的載波設定于終端即用戶裝置UE(UserEquipment)的輔助節點追加或用于刪除該載波的輔助節點刪除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29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