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70132.5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8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森森;王瑞露;羅衎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森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賢衛 |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漢市洪***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污水 循環 回流 脫氧 處理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其包括箱體、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脫氧池、氣提回流器和脫氧攪拌器;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和脫氧池依次連通設置于一個箱體內,經過硝化處理的污水回流時會先經過脫氧池,通過脫氧攪拌器的作用,使水中的空氣溢出,降低污水中的溶解氧濃度,以滿足缺氧池反硝化所需的溶解氧濃度;結合氣提回流器使整個裝置處于完全循環連通的狀態,保證了充足的硝化液回流及污泥回流,且污泥濃度較高,極大的提高了對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氣提回流器的動力源為空氣,無需安裝硝化液回流泵及污泥回流泵,氣提回流器制造成本低、安裝方便、不易損壞,極大的減少檢修的頻率,具備很好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系統中,常采用的生物脫氮處理工藝為A/O和MBR池。為保證系統的處理效果,目前常采用硝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泵來提供回流的動力。硝化液回流是將經好氧硝化處理后產生的硝態氮直接回流至缺氧池,并與原水進行混合,通過缺氧池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總氮,硝化液回流比在100%~400%之間;污泥回流則是將進行泥水分離后的污泥回流至前端,保證生化系統的污泥濃度,污泥回流比通常取100%。
然而,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的回流量較大,各個部件需要分散布置,占用了較大的空間,必須采用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實現硝化液和污泥的回流,從而導致整個系統運行能耗較高,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也存在采購成本高、安裝繁瑣、易損壞需經常檢修等缺點;并且在回流過程中,污水在好氧池提供充足溶解氧的情況下,有機物被氧化的同時,污水中的有機氮被氧化成氨氮,在溶解氧充足,泥齡較長的情況下,進一步氧化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此時含有硝態氮的污水中溶解氧濃度較高,若直接從好氧池進入缺氧池,將影響缺氧池的反硝化脫氮效果。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既能夠節省布置空間降低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能量損耗,又能夠降低回流液中氧含量的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其包括:
箱體,箱體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箱體中形成有中隔板、第一隔斷壁和有第二隔斷壁;中隔板將箱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隔斷壁將第一腔室分隔,第一隔斷壁上開設有第一循環孔;第二隔斷壁將第二腔室分隔,第二隔斷壁上開設有第二循環孔;中隔板上開設有第三循環孔和第四循環孔;
缺氧池,設置于第一隔斷壁的一側,進水口與缺氧池相連通;
好氧池,設置于第一隔斷壁的另一側,好氧池通過第一循環孔與缺氧池相連通;
MBR膜池,設置于第二隔斷壁的一側,出水口與MBR膜池相連通,MBR膜池通過第三循環孔與好氧池相連通;
脫氧池,設置于第二隔斷壁的另一側,脫氧池通過第二循環孔與MBR膜池相連通;脫氧池通過第四循環孔與缺氧池相連通;
氣提回流器,氣提回流器的回流管道穿過中隔板,氣提回流器的出泥口連通缺氧池,氣提回流器的入泥口連通脫氧池;
脫氧攪拌器,脫氧攪拌器安裝于脫氧池內。
可選的,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還包括混合攪拌器,混合攪拌器安裝于缺氧池內。
可選的,一體化污水循環回流脫氧處理裝置還包括若干微孔曝氣管,若干微孔曝氣管均安裝于好氧池內。
可選的,若干微孔曝氣管均分成至少三組,至少三組微孔曝氣管從上至下依次等間隔排列在好氧池內。
可選的,第一循環孔到中隔板的距離大于每一個微孔曝氣管到中隔板的距離。
可選的,MBR膜池內設置有多個MBR膜組件,多個MBR膜組件依次間隔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森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森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701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