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63881.5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55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同賽;張衛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D175/08 | 分類號: | C09D175/08;C09D5/16;C09D7/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韓正玉;徐冬濤 |
| 地址: | 21004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表面 氯離子 滲透 柔性 樹脂 涂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涂料領域。該方法的A組分包括潤濕分散劑、流變助劑、著色耐候顏料、改性表面處理氧化鉍、有機溶劑和中等羥基含量氟樹脂、改性多元醇、流平劑、消泡劑,B組分包括溶劑和脫水劑以及異氰酸酯固化劑。該發明公開的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的氟含量高、具有超長耐候性、抗沾污性、涂層斷裂伸長率高、拉伸強度高、抗氯離子滲透性好、涂層老化后可長期保持柔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涂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水利工程中的病險水利工程約占工程總量的50%,而鋼筋銹蝕是水利工程的主要病害之一:通過對我國沿海海港工程的使用及損壞情況調查顯示,海港及海洋工程的結構損壞現象非常嚴重且普遍,許多使用超過10年的浪濺區的上層混凝土結構因鋼筋銹蝕而產生嚴重的開裂現象,在沿海的水工項目中,工程鋼筋銹蝕主要是氯鹽污染引起的。在內陸的公路和橋梁工程中,高速公路、高鐵和城市立交橋中的混凝土結構由于融雪劑、城市污染等氯鹽導致的混凝土劣化情況也十分普遍,已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災害性問題,而該問題也主要是由于氯鹽腐蝕混凝土中的鋼筋導致的。
現階段我國對于海洋環境下的大橋耐久性設計的系統研究還存在不完善等問題,而隨著我國建設的大型工程結構逐漸增多。這些工程結構耐久性技術實踐表明:為保證大型工程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能和服役壽命,需要從技術和經濟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海工混凝土)、特種鋼筋(鍍鋅鋼筋、環氧涂層鋼筋)、鋼筋阻銹劑、表面硅烷浸漬、表面涂層防護等措施。其中混凝土防腐蝕表面涂層方案易施行,投入使用后的運行維護方便,且易于發現問題和及時修補,在城市及橋梁中更能賦予混凝土表面不同的顏色等外觀效果,保護性能和裝飾性能兼備。由于混凝土屬于強堿性建筑材料,因此采用的涂層應具有良好的耐堿性、附著性、和耐蝕性,常用的有氟碳涂料、環氧樹脂涂料等。
氟碳涂料的主要成膜物氟樹脂一般是分子主鏈或側鏈含有氟碳鍵(F-C)的聚合物為氟碳樹脂,由含氟單體,如: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等通過均聚或共聚反應制得。由于氟碳鍵的鍵能高,賦予了氟樹脂防腐蝕涂層良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氟樹脂涂料具有抗紫外線能力強、化學穩定性優異、抗沾污性和自潔性突出、耐溫變性能好、極強的戶外耐候能力。人工加速老化實驗證明,其涂層經3000h實驗后,光澤保持率仍在80%以上,涂層保持完整,不會出現開裂和粉化現象。而柔性氟碳涂料除具有一般氟碳涂料的優點外,更具有拉伸強度大、斷裂延伸率高的優點,可以用于海工混凝土、跨海大橋的混凝土表面涂裝。
目前,部分企業已經陸續推出了柔性氟碳涂料,但產品仍存在較多的技術缺陷,主要為:1)涂料所制備涂層在服役于腐蝕環境,經紫外線暴露和環境老化后的斷裂伸長率和拉伸強度降低,不具備保護混凝土的長期耐久性的;2)涂層的抗氯離子滲透能力不足,在保護混凝土的涂層結構中無法高效阻止氯離子滲透,造成鋼筋過早銹蝕進而造成混凝土劣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涂料為雙組份、常溫固化氟樹脂產品,具有氟含量高、超長耐候性、抗沾污、涂層斷裂伸長率高、拉伸強度高、抗氯離子滲透性好、涂層老化后保持柔性(斷裂伸長率、拉伸強度)等技術優勢。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混凝土表面用抗氯離子滲透柔性氟樹脂涂料,該涂料包含A組分和B組分;
A組分的成分如下:
;
B組分的成分如下:
異氰酸酯固化劑 80-99份
脫水劑 0.5-1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638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