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63846.3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87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葉文瓊;周國劍;姜小龍;王浩;李中誠;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廣核俊爾(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廣核俊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79/02;C08K9/12;C08K9/10;C08K3/08;C08K3/22;C08G7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溫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兼具 持久 抗菌 柔性 觸感 強耐候性 聚碳酸酯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以原料總重量為100%計,該材料原料組成包括:聚碳酸酯樹脂65~99.5%,多功能助劑0.4~30%,加工助劑0.1~5%;所述多功能助劑為具有多囊結構的復合粒子,包括內層、負載在所述內層表面的功能粒子以及位于最外層的殼層;所述內層為超支化聚合物;所述功能粒子選自納米銀、納米金、納米氧化鋅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殼層為聚合物層。所述制備方法包括:按配比稱取各原料組分均勻預混,再經熔融擠出后得到所述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功能聚碳酸酯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抗菌的概念已越來越深入人心,國內已陸續開展全方位健康研發項目,特別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高頻接觸的家用設備、交通工具和洗浴設施中容易滋生細菌的塑料制件,如方向盤、把手、電器表殼、插座、按鈕等,都已逐漸采用抗菌材料。
目前市場上抗菌材料主要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為基材,它們在阻燃性和耐熱性并不能滿足嚴苛的應用環境,需添加大量阻燃劑和耐熱穩定劑,成本大幅提高,而聚碳酸酯(PC)材料因獨特結構在阻燃性和耐熱性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但PC材料缺口敏感性大,容易發生應力開裂,加入抗菌劑后若分散不均勻,機械性能大幅降低且抗菌效果不持久。對體系進行增韌處理,又會降低熔指,影響材料的成型加工性,嚴重制約了PC基抗菌材料的發展應用。
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有很多種,可通過特殊生產工藝,如公開號為CN110387077A的專利技術,在高壓高溫反應釜內,依次抽離塑料內空氣-第一次加熱進行預熱-高壓并充分加熱使無機納米抗菌材料徹底擴散入塑料內部-而后進一步降壓抽離空氣,實現了納米顆粒狀的無機納米抗菌材料均勻的滲入塑料內部。但這種方法對生產設備和操作準確度要求高,不易大規模推廣。也可通過直接混合法,公開號為CN109251385A的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菌塑料色母粒的其制備方法,將芳香劑、著色劑、分散劑、抗菌劑和無機填料等所有功能助劑與樹脂基體一同混合,制備方法簡便,但對各助劑在基體材料中的分散性提出更高要求才達到體系穩定性,特別是材料長期抗菌穩定性。雖然可通過預混或者后期剪切加強可以實現添加的助劑的良好分散,而實現材料的較好的綜合性能,但也會因此增加操作步驟,提高生產成本。
此外,對于聚碳酸酯材料,由于日常制件高頻使用,暴露陽光下容易黃變老化,且使用觸感不佳,因此,還需賦予聚碳酸酯材料高耐候性和一定的柔性觸感,提高用戶使用感。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可同時高效抗菌,并具有柔性觸感、加工性能及優異的耐候性,可廣泛應用于汽車和家用電器制件等制造領域。
一種兼具持久抗菌和柔性觸感的強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以原料總重量為100%計,所述原料組成包括:
聚碳酸酯樹脂 65~99.5%,
多功能助劑 0.4~30%,
加工助劑 0.1~5%;
所述多功能助劑為具有多囊結構的復合粒子,包括內層、負載在所述內層表面的功能粒子以及位于最外層的殼層;
所述內層為超支化聚合物,選自超支化聚酰胺、超支化聚酰酰胺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超支化聚酰胺;
所述功能粒子選自納米銀、納米金、納米氧化鋅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納米銀和納米氧化鋅;
所述殼層為聚合物層,選自苯乙烯類聚合物、丙烯酸酯類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丙烯酸酯類聚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廣核俊爾(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廣核俊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中廣核俊爾(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廣核俊爾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6384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