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高、超大空間斜筒柱的建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62090.0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18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赫然;張勤;宋天帥;夏振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34 | 分類號: | E04C3/34;E04C3/32;E04B2/56;E04G17/00;E04G2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蔣晏雯 |
| 地址: | 2009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高 超大 空間 斜筒柱 建造 方法 | ||
1.一種超高、超大空間斜筒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鋼筋工程:
(1)鋼筋與鋼骨柱連接節點處理:
鋼骨柱與基礎上層水平筋、框架梁、暗梁以及墻體豎向筋等存在相互碰撞的部位,其連接節點主要考慮避讓貫通、斷開焊接、局部開孔等方式,為便于鋼筋焊接連接,鋼骨柱相應標高處設牛腿,牛腿的長度滿足鋼筋雙面焊接5d的最小長度要求,墻體暗柱豎向鋼筋遇牛腿處開缺口以便豎筋貫通;
(2)墻體鋼筋綁扎:
暗柱鋼筋連接→綁扎暗柱→綁扎連梁→綁扎墻體網片→調整墻體垂直平整度→加墊塊;
1)墻體起步筋:墻體水平筋最下一根即為起步筋,距樓面50mm,與豎向鋼筋逐扣綁扎牢固,墻體豎向筋起步筋距暗柱邊50mm,第一根箍筋距離樓面3cm;
2)先立2—4根豎筋,并劃好橫筋分檔標志,然后于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橫筋上劃好分檔標志,然后綁其余豎筋,最后綁其余橫筋;
3)綁扎水平筋時,要在兩端柱上用粉筆畫上每根水平筋的分檔線,間距為200mm,綁扎完后要拉小白線調平;
4)豎向鋼筋:在綁扎水平筋之前,要調整每根立筋的位置,墻體暗柱鋼筋綁扎完后,要用線墜將墻體暗柱吊垂直,特別是門洞口陰陽角的地方必須垂直;
5)墻體鋼筋綁扎時放梯子筋支撐,梯子筋支撐為Ф16—Ф14鋼筋,不代替墻體鋼筋,僅起到支撐作用,間距1200mm一道,橫撐間距200mm,墻體上口加水平梯子筋;
墻體鋼筋綁扎不得漏扣,所有綁扎絲頭朝向內側,內外水平筋應綁扎在同一水平面上,應以暗柱上的紅油漆標高點為準,該標高點為建筑1000mm水平控制點;
鋼筋保護層墊塊采用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卡,間距600mm梅花型布置,第一道距樓板面250mm;
暗柱鋼筋接頭錯開500mm,綁扎時立筋應綁扎到位,與箍筋靠緊;
步驟二、模板及支撐架工程:
(1)模板系統:
斜筒柱的整體尺寸大,高度高,為保證筒柱的幾何尺寸和觀感質量,筒柱的外模板擬采用角模系統加九夾板模板系統相配合,筒體內因布置有樓梯的休息平臺、樓層的平臺板等,采用普通模板散裝;
為便于角模及木模板的模數相匹配,確保外楞平直順接,陽角鋼模采用工廠定制加工,尺寸精度較高,同時,用于筒柱外側的木方、模板、鋼管等尺寸必須統一,即模板采用13mm厚優質九夾板,內楞采用40×90mm木方間距200mm,外楞采用φ48雙鋼管間距500mm,M12對拉螺栓雙向間距500mm,位于地下室外墻上的筒柱,對拉螺栓設置止水片;
(2)支撐架系統:
1)支撐系統概述:
支撐系統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筒柱內外架體同步搭設,為便于架體與主體結構拉結,在筒柱壁內、外側按一定間距預埋埋件板;
筒柱內部根據樓板分布標高進行分層搭設,筒柱內滿堂腳手架立桿間距按1 m,1300mm厚樓板下滿堂腳手架按高支模專項方案中驗算的0.45m間距,當層高超過6m時在墻壁背面設懸挑支架進行卸載,層高6m以內時可在靠外側搭設1~2排斜立桿進行支撐;
筒柱外背斜面的腳手架,與同層相鄰滿堂架整體搭設,上部無相連樓板時,搭設1.8m寬排架,高度超過6m時設懸挑支架進行卸載;
筒柱外根據周邊結構一同搭設滿堂腳手架,其中,筒柱長邊兩側腳手架立桿間距按1.4m,上部有水平結構的支撐架按驗算所需間距進行搭設,筒柱下斜面投影范圍內腳手架沿筒柱寬度方向排距按1m搭設,考慮到越往上部架體寬度越小,斜支撐桿穩定性較差,在筒柱內部每層墻根部處預埋4個拉環,模板外楞雙鋼管外附加10號槽鋼或雙鋼管為龍骨垂直于外楞,標高宜位于本層澆筑高度的2/3處,以鋼絲繩或導鏈穿過模板一端系于墻根處拉環上,另一端系于附加龍骨節點處,模板位置校正后將鋼絲繩或導鏈拉緊固定;
拉環在每層樓板砼澆筑前預埋,采用直徑16三級鋼制作,埋入樓層梁砼內的每邊長度不得小于0.5m,端部做成180°彎鉤;
2)懸挑支架設置:
懸挑支架豎向每隔四步設一排,水平間距同立桿間距。通過墻壁預埋件焊接固定;
懸挑平臺采用槽鋼做成三角形懸挑支架,支架撐桿采用48×3鋼管,與槽鋼水平梁呈45°角,槽鋼通過與預埋埋件焊接固定,預埋件采用10mm厚鋼板,平面尺寸150×150mm,四根C14錨筋長度200mm,端部做成135°彎鉤;
懸挑梁挑端設置使腳手架立桿與鋼梁可靠固定的定位點,可焊短鋼筋作為定位點,距挑梁端部不小于150mm;
3)落地支撐架地基處理:
筒柱外支撐架位于回填土上時,除回填土按規范分層回填適當澆水夯實外,需對地基做硬化處理,澆筑100mm厚C15砼墊層,同時,為擴大支撐架底部受力面積,立桿下部墊厚度不小于50mm的墊木或槽鋼;
4)立桿及橫桿:
立桿間距如前述,水平步距取1.8m,每步縱橫向水平桿滿設,筒柱四周腳手架能連通時應圍合成封閉型,筒柱外側立桿應超出其投影面積至少2排,作為操作面;
5)連墻件設置:
筒柱內部架體與四面墻均按2步3跨附墻,架體四面與模板支撐頂緊,以更好的分擔兩個斜面的模板系統荷載,筒柱外部架體與筒柱按2步3跨附墻;
附墻方式為預埋件鋼管焊接,與架體扣件連接。間距按每2步3跨設置,采用鋼管進行拉結;
6)剪刀撐設置:
筒柱投影范圍內平行筒柱長邊方向設2道豎向剪刀撐,平行于短邊方向按每8m設一道剪刀撐,豎向剪刀撐應自下而上連通;
隨著腳手架高度的增加,豎向每8m設一道水平剪刀撐,第一道設置在掃地桿之上;
7)斜撐設置:
在筒柱斜面下投影范圍內,垂直于斜面方向設置鋼管加頂托斜撐, 豎向每步設一道,水平方向至少5根,斜撐頂托著力于模板外楞上,確保頂緊不滑動,必要時加塞硬木塞、粗鋼筋、短鋼管等;
(3)模板施工要點:
1)混凝土柱、墻、梁等構件模板主要采用對拉螺栓進行固定,其間距應針對不同構件尺寸、砼澆筑方式、速度等因素通過計算予以確定,考慮到斜面模板的垂直荷載作用,對拉螺栓間距稍作加密,按雙向間距400mm設置;
2)由于筒柱兩個面為斜面,當一次澆注高度超過4m時,可在背斜面留門子,以利于振搗;
3)與模板表面接觸的預埋件,加工時要預先鉆孔,安裝時用M6螺栓固定,保證鐵件和混凝土表面清潔平整;
4)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有技術好、責任心強的木工“看?!?,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整改;
5)對作為地下室外墻的筒柱壁,應使用帶止水片的對拉螺栓,止水片尺寸50×50×3,止水片兩側與螺桿滿焊,兩端采用塑料墊片封堵,待拆模后剔除,并用防水砂漿補平;
6)模板及支撐設計、安裝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形狀、尺寸和相對位置的正確;且有足夠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構造簡單,拆裝方便;模板接縫嚴密,不得漏漿;
步驟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澆筑:
采用砼泵車懸臂澆筑,如筒柱澆筑困難時可采用塔吊配合料斗的方式。由于壁厚較小,筒柱兩個斜面的砼振搗操作較豎直墻體困難,為確保振搗棒能插入底部避免漏振,可將振搗棒軟管綁在一定長度的竹竿上,操作時宜多人配合,當一次澆筑高度較高時,可考慮在背斜面模板上開門子,用于分段澆搗;
四角暗柱部位由于縱筋直徑較大,內有鋼骨柱,大小箍筋分布密集,澆筑過程中應仔細澆搗,配合從模板外敲擊、觀察是否密實;
澆筑前通過現場勘查,若預計普通混凝土難以澆筑密實,可申請采用自密實砼進行澆筑;
(2)砼養護:
筒柱拆模應充分考慮斜面墻壁的豎向荷載,應適當延長拆模周期,筒壁外側拆除模板后即刻采用塑料薄膜包裹養護,筒柱內壁可采用噴淋澆水的方式加強養護;
步驟四、垂直分段及施工縫處理:
筒柱隨水平結構標高進行劃分垂直施工段,上部連續較大高度無水平結構時,宜將每段施工高度控制在4m以內,內圈筒柱在鋼骨柱H型鋼與桁架圓管相接處標高以下300mm處;
外墻剪力墻的底部施工縫留在基礎頂面以上300mm至500mm處,且設鋼板止水帶,內墻剪力墻底部施工縫留在基礎頂面即可,上部剪力墻施工縫根據澆筑安排留置在各層梁板底部及板頂標高處;
柱墻水平施工縫宜在每次砼終凝后但未完全硬化前以鋼釬鑿毛,二次澆筑或封模前將施工縫浮灰、碎渣等清除干凈,澆筑前以同標號去石砂漿進行接漿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6209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