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電機軸向雙孔銅排轉子線圈熱點溫度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61490.X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603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7 |
| 發明(設計)人: | 鄭東平;張嘉康;徐國俊;崔陽陽;胡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30 | 分類號: | G06F30/30;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電機 軸向 雙孔銅排 轉子 線圈 熱點 溫度 計算方法 | ||
1.一種發電機軸向雙孔銅排轉子線圈熱點溫度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輸入計算參數并計算結構尺寸:
所述計算參數包括:
一個極線圈數:N_coil;
轉子每槽匝數:NRS;
轉子本體長:Lp;
1號線圈弧線部分距本體長:Lcoil1_to_body;
線圈端部弧線部分寬:Bcoil_end;
線圈間距:Lcoil_to_coil;
近本體側進風孔距本體距離:Linvent_to_body;
近端部側進風孔距端部線圈距離:Linvent_to_endturn;
出風孔間距:Loutvent_to_outvent;
軸向通風孔高:hv;
軸向通風孔寬:bv;
銅線高:hn;
雙孔銅線的一半寬:bn;
銅線外倒角半徑:R1;
銅線內倒角半徑:R3;
銅線寬度方向上壁厚:thick_cir;
出風孔周向寬度:bot;
出風孔軸向長度:lot;
出風孔中心距:tot;
進風孔周向寬度:bin;
進風孔軸向長度:lin;
發電機額定轉速:RPM;
轉子槽深:hrs;
轉子外徑:dr;
轉子線圈進出風口壓力差:PENTR;
發電機額定勵磁的一半值:If;
冷風溫度:Tamb;
轉子楔下墊條上通風孔的面積:A12;
轉子槽楔出風孔的面積:A13;
冷卻氣體壓力:P;
計算最大號線圈直線端距本體長:
Lcoilmax_to_body=Lcoil_to_body+(N_coil-1)*(Bcoil_end+Lcoil_to_coil);
銅線高度方向上壁厚:WEB=(hn-hv)/2;
開徑向出風孔后銅線上、下兩壁周向凸出軸向風孔側壁的高度:
bdiff=thick_cir+bv-bot;
步驟2、針對雙孔銅排的通風結構,計算通風孔內轉子風速大小,判斷是否滿足計算精度要求,具體包括:
步驟2.1、平均風路長
步驟2.2、轉子銅線風道截面積Av=hv·bv-(4-π)R32;
軸向風孔的濕周Sv=2·(hv+bv)-R3·(8-2π);
軸向風孔的水力直徑
步驟2.3、風道入口面積Ain=Av;
步驟2.4、風道出口面積Aov=(lot·bot);
徑向風孔的濕周Sov=2(bot+lot)-lot;
徑向風孔的水力直徑
步驟2.5、頂匝導體處墊條上通風孔的面積A11=Aov;
步驟2.6、風道入口風壓降系數
步驟2.7、二次轉彎處的風壓降系數Kbe=2.584;
步驟2.8、軸向風道的風壓降系數
fr由步驟2.15.3計算結果迭代確定;
步驟2.9、鍥下墊條的風壓降系數
步驟2.10、槽鍥出風口的風壓降系數
步驟2.11、考慮出風孔的孔板效應增加的阻力系數
步驟2.12、轉子風路的總的風壓降系數
Kv=K出風孔_孔板效應_孔_4+Kfr+(Kin+Kbe+K12+K13);
步驟2.13、轉子外表的風速
轉子槽底的風速
離心風壓
步驟2.14、風路上的全部壓降ΔP=PENTR+Pcen;
步驟2.15、風速和風量計算部分,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15.1、設軸向通風孔風速為V1;
步驟2.15.2、雷諾數Rev1=P·V1·Dv;
步驟2.15.3、摩擦系數
要求偏差小于0.0001,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調整式2.15.1中的V1值;
步驟2.15.4風路的總風壓降
要求偏差小于0.0001,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調整式2.15.1中的V1值;
步驟2.15.5、每匝銅線的風量
步驟3、損耗和溫升計算:計算每匝銅線的損耗、單位長度銅線損耗、軸向通風孔表面溫升、氣體溫升;并針對熱點溫度所在的出風區,分別計算了出口處的氣體速度和表面溫升,具體包括:
步驟3.1、帶走銅損耗長
步驟3.2銅線軸向導電截面積Acu=bn·hn-(4-π)R12-Av;
步驟3.3出風處無徑向孔段導電截面積Acuh1=Acu;
步驟3.4出風處有徑向孔段導電截面積
Acuh2=Acu-2WEB·(bot-thick_cir)-thick_cir·hn;
步驟3.5出風處無徑向孔段一個風孔節距內電阻:
轉子線圈出口處溫度為Tf_out_initial,Tf_out_initial由3.33計算結果迭代確定,
步驟3.6出風處有徑向孔段一個風孔節距內電阻
步驟3.7出風處一個風孔節距內電阻Rov=Rot1+Rot2;
步驟3.8出風區銅線的等效面積
步驟3.9、出風區銅線的等效面積的減小倍率
步驟3.10、每匝銅線的銅耗:
轉子線圈直線段平均溫度Tcoil_avg_initial,Tcoil_avg_initial由3.14計算結果迭代確定,
步驟3.11、每匝每英寸銅線的銅
步驟3.12、軸向冷卻的銅表面散熱系數
步驟3.13、軸向通風孔表面溫升
步驟3.14、直線段部分的氣體溫升
線圈直線段的平均溫度
要求偏差小于0.0001,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調整3.10中Tcoil_avg_initial的值;
步驟3.15、出風口處一個出風節距內每匝銅線的銅耗Wot=If2·Rov;
步驟3.16、出口處氣體速度
步驟3.17、出口氣體的雷諾數Rot=P·Vov·Dov;
步驟3.18、出口處的銅表面散熱系數
步驟3.19、出口處表面溫升
步驟3.20、出口處軸向風孔表面風速估算
步驟3.21、出口處軸向風孔表面風雷諾數Rev_o_ax=P·Vo_ax·Dv;
步驟3.22、出口處軸向風孔表面散熱系數
步驟3.23、出口處表面溫升(考慮徑向風孔表面散熱和軸向風孔表面散熱)
熱點溫度存在的位置為轉子本體中心線處,該處雙側都開有徑向出風孔,孔1徑向出風道兩邊共一個節距內的溫度;
該節距內,徑向風道無孔側軸向風孔速度為Hax,近孔2側的為Hax_o;
步驟3.24、孔1軸向風孔帶走的銅耗
步驟3.25、孔1軸向風孔的風溫升
步驟3.26、孔1處表面溫升(考慮徑向風孔表面散熱和軸向風孔表面散熱)
步驟3.27、孔1的溫度Tcuot_孔_1=θsot_plux_ax_孔_1+θg_孔_1+Tamb;
孔2處徑向出風道兩邊共一個節距內的溫度,該節距內,徑向風道一邊軸向風孔速度為Hax,另一邊的也為Hax;
步驟3.28、孔2軸向風孔帶走的銅耗
步驟3.29、孔2軸向風孔的風溫升
步驟3.30、孔2處表面溫升(考慮徑向風孔表面散熱和軸向風孔表面散熱)
步驟3.31、孔2處溫度Tcuot_孔_2=θg_孔_2+θsot_plux_ax_孔_2+Tamb;
步驟3.32、孔1處兩側平均溫度
步驟3.33、孔2處兩側平均溫度
要求偏差小于0.0001,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調整3.5中的Tf_out_initial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軸向雙孔銅排轉子線圈熱點溫度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MATHCAD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6149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