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57903.7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20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華敘財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敘財 |
| 主分類號: | D06N3/00 | 分類號: | D06N3/00;D06N3/14;A61L15/18;A61L15/24;A61L15/26;A61L15/28;A61L15/42;A61L15/46;D01F1/10;D01F6/48;D01F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王戰 |
| 地址: | 212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溫 醫用 pvc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薄膜由基膜和制膜液制得,所述制膜液設置于基膜的上方形成上海綿層,所述制膜液設置于基膜的下方形成下皮層。本發明通過對薄膜結構、組分、制備工藝的設置,形成耐低溫基膜骨架和親水親膚的上海綿層、下皮層,所制醫用薄膜能夠在親水吸水的同時,促進水氣的流通與傳遞,防止膜下液體積聚;并由組分的配合與制備工藝,賦予所制醫用薄膜抑菌和促進創口愈合的能力,提高薄膜在低溫下的柔韌性和抗折皺回復性,從而提高薄膜的使用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用薄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醫用薄膜一般由聚乙烯、聚氯乙烯制得,使得醫用薄膜具備防水、防液體滲漏的功能,常用于傷口敷料和外科手術等醫療保護中,但其缺陷也尤為明顯。這類材質所制的醫用薄膜對液體的吸收能力較低,對液體的傳遞能力較弱,所制醫用薄膜無法排除人體產生的汗液,易造成薄膜與人體接觸的部分液體聚集,影響薄膜的透明度,不利于醫生進行觀察,也會誘發或加重傷者感染,且不適用于滲液多的創面,適用于范圍較窄。因此,我們提出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所述薄膜由基膜和制膜液制得,所述制膜液設置于基膜的上方形成上海綿層,所述制膜液設置于基膜的下方形成下皮層。
進一步的,所述基膜包括以下重量組分:100份聚乙烯醇、8~10份乙酸乙烯酯、2~4份α-甲基苯乙烯、1~2份乙炔鈉、2~3份6-氯-1-己醇、1~3份間羥基芐基氯、3~5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6份氯化鈣。
進一步的,所述制膜液包括以下重量組分:50~75份羥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6~23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10~30份聚乳酸、3~5份ε-聚賴氨酸、1~2份亮氨酸、1~2份納米二氧化鈦、4~8份納米氧化鋅、6~10份海藻酸鈉、1~3份脂肪酸蔗糖聚酯、1~5份氯化鈣。
進一步的,所述上海綿層的厚度大于下皮層的厚度。
一種耐低溫醫用PVC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基膜:
取乙炔鈉與6-氯-1-己醇反應,取產物加入氨基鈉反應后,再次與間羥基芐基氯進行反應,制得產物A;
取聚氯乙烯,與α-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產物A進行反應,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與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鈣共混,取產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進行紡絲,于純水浸泡后,清洗干燥,制得基膜;
(2)制備制膜液:
取ε-聚賴氨酸、亮氨酸與納米二氧化鈦、納米氧化鋅、海藻酸鈉共混,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劑、去離子水,制得乳液D;
取羥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進行反應,分別加入催化劑、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再次反應,取產物與聚乳酸共混,加入溶液C、乳液D,制得制膜液:
(3)制備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沒后放入純水中靜置,取出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水中靜置,取出對其下表面進行加熱,制得薄膜。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
取乙炔鈉與6-氯-1-己醇反應,取產物加入氨基鈉反應后,再次與間羥基芐基氯進行反應,制得產物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敘財,未經華敘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79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