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56740.0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16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呂迎;李俊剛;黃金俠;周國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木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11/26 | 分類號: | C25D11/26;C23C18/12;C23C28/0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紅媛 |
| 地址: | 154007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表面 雙層 防護 制備 方法 | ||
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涉及材料表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鈦及鈦合金存在的硬度低、高溫耐蝕性能差的問題。方法:一、陽極氧化膜的制備過程;二、溶膠凝膠膜的制備過程。本發明用于純鈦表面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材料表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鈦及鈦合金是國防工業中一種重要的結構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其比重、強度和使用溫度介于鋁和鋼之間,但比鋁、鋼具有更優異的抗海水腐蝕性能和超低溫性能,并且能在惰性介質中切割與焊接,在國民經濟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鈦及鈦合金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純鈦維氏硬度只有150~200HV,鈦合金硬度一般不超過350HV,其硬度低、耐磨性差,對黏著磨損敏感。鈦及合金在自然狀態下,表面極易形成一層幾納米厚的天然氧化膜起到防護作用,但這種氧化膜除了含有熱力學上穩定的TiO2,還含有一些熱力學上不穩定的Ti2O3和TiO,在機械應力下,氧化膜容易遭到破壞,加速了腐蝕。另外,在高溫下,鈦的化學活性增大,極易與大氣中O、N、H、CO、CO2、水蒸氣、氨氣等產生化學反應。含碳量大于0.2%時,會在鈦合金中形成TiC;溫度較高時,與N作用也會形成TiN。因此,鈦及鈦合金在高溫時熱力學腐蝕傾向顯著增大,影響其使用性能,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在鈦和鈦合金的實際工程應用中,有些情況是在高溫和高壓等惡劣工況條件下工作,要求使用壽命長及性能可靠。而腐蝕、磨損等失效形式多發生于材料表面,所以材料表面的特性和結構直接影響材料的綜合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鈦及鈦合金存在硬度低、高溫耐蝕性能差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
一種純鈦表面雙層防護膜層的制備方法具體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陽極氧化膜的制備過程:
①純鈦表面預處理:對純鈦表面進行打磨,再采用氧化鋁拋光液在金相試樣拋光機上進行拋光處理,然后放在裝有無水乙醇的超聲波清洗機中清洗2~3min,得到試樣;
②浸蝕處理:在室溫下將試樣浸漬于浸蝕酸液中腐蝕1~2min中取出,再采用無水乙醇清洗1~3次,得到純鈦試樣;
③陽極氧化過程:將電解液倒入不銹鋼槽中,采用脈沖陽極氧化電源,將不銹鋼槽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接作為陰極,純鈦試樣與電源正極相連接作為陽極;接通電源進行陽極氧化,陽極氧化結束后關閉電源,取出陽極氧化后的純鈦試樣,采用蒸餾水沖洗1~3次,之后用吹風機吹干備用,即完成純鈦表面覆陽極氧化膜;
二、溶膠凝膠膜的制備過程:
①溶膠所需試劑的稱取:稱取鈦酸四丁酯、正丁醇、硝酸、三乙醇胺、電氣石粉和蒸餾水作為原料;所述鈦酸四丁酯、正丁醇、硝酸、三乙醇胺和蒸餾水的摩爾比為1:(30~40):(1~2):(0.2~0.4):(2~3);所述正丁醇分為2/3體積的正丁醇和1/3體積的正丁醇;
②溶膠的制備過程:先將鈦酸四丁酯和2/3體積的正丁醇混合,攪拌20~30min,然后再加入三乙醇胺攪拌20~30min,所述鈦酸四丁酯、正丁醇、三乙醇胺組成的混合溶液作為溶液Ⅰ;將硝酸與蒸餾水混合,攪拌20~30min,作為溶液Ⅱ;將電氣石粉與剩余1/3體積的正丁醇混合,攪拌2~3h,作為溶液Ⅲ;將溶液Ⅱ與溶液Ⅰ混合并攪拌2~3h后獲得溶液Ⅳ;再將溶液Ⅲ緩慢滴入溶液Ⅳ中獲得溶液Ⅵ,滴定時間為30~40min;最后將溶液Ⅵ在室溫下靜置24~48h獲得溶膠體系;所述電氣石粉占溶液Ⅲ總質量的0.2~0.6%;
③涂膜:將陽極氧化后的純鈦試樣浸漬于溶膠體系中,以3~5cm/min的速度勻速提拉出來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重復進行浸漬-提拉過程3~4次,即完成涂膜過程,得到覆膜試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木斯大學,未經佳木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67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