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雙氰胺-甲醛絮凝脫色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56729.4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1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田大春;路慶超;殷學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三岳化工有限公司;田大春 |
| 主分類號: | C02F1/56 | 分類號: | C02F1/56;C02F1/54;C02F1/52;C08G12/40;C02F101/20;C02F103/30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任建堂 |
| 地址: | 251909 山東省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雙氰胺 甲醛 絮凝 脫色劑 制備 方法 | ||
一種改性雙氰胺?甲醛絮凝脫色劑及制備方法,屬于污水處理劑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原料質量比包括,雙氰胺∶單寧∶氯化銨∶甲醛:三氯化鋁=1∶0.07~0.13∶0.85~0.95∶1.7~2.1:0.31~0.39。制備步驟為:1)在反應器中依次加入雙氰胺、單寧、氯化銨和45%~55%的甲醛的水溶液,加熱控制溫度40℃~45℃,物料自行溶解溶開,溫度自行升至60℃~75℃,開啟攪拌;2)控制物料體系溫度65℃~75℃情況下滴加剩余的甲醛的水溶液,滴加完畢反應110min~130min后,最后加入三氯化鋁反應55 min~70min,即得。本發明的脫色劑可確保排放廢水達標,降低處理成本。制備工藝簡單,生產周期比原先產品縮短2小時。
技術領域
一種改性雙氰胺-甲醛絮凝脫色劑及制備方法,屬于污水處理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脫色絮凝劑是一種集脫色、絮凝、去除COD等于一身的新型的絮凝劑。適用于染料廢水處理,應具備脫磷、脫氮性能,處理后污泥極少的效果。傳統的脫色絮凝劑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可以應用于各種污水處理(針對生活污水處理使用聚丙烯酰胺一般分為兩個過程:一是高分子電解質與粒子表面的電荷中和;二是高分子電解質的長鏈與粒子架橋形成絮團。絮凝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加入聚丙烯酰胺使污泥中細小的懸浮顆粒和膠體微粒聚結成較粗大的絮團。隨著絮團的增大,沉降速度逐漸增加。從而可以更好的通過壓濾機壓泥,進而達到環保處理的要求,干泥外運進行焚燒處理。)PAM為分子量由幾百萬至幾千萬的高分子水溶性有機聚合物,在顆粒間形成更大的絮體及由此產生的巨大表面吸附作用。目前國內的聚丙烯酰胺代表性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有: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簡寫NPAM,分子量800-1500萬)、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簡寫APAM,分子量800-2000萬)、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簡寫CPAM,分子量800-1200萬,離子度10%-80%)。用量一般為廢水量的百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二。因而,近年來國內外在研究和應用方面都進展得很快。聚丙烯酰胺的種類很多,主要是通過人工合成形成的。聚合氯化鋁有較強的架橋吸咐性能,在水解過程中,伴隨發生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學過程。聚合氯化鋁簡稱PAC。通常也稱作堿式氯化鋁或混凝劑等,它是介于AlCl3 和Al(OH)3 之間的一種水溶性無機高分子聚合物。顏色呈黃色或淡黃色、深褐色、深灰色樹脂狀固體。傳統無機混凝劑為低分子結晶鹽,絮凝沉淀速度慢,適用pH值范圍窄,對管道設備有腐蝕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優異的絮凝脫色性能和COD降解及重金屬去除效果的改性雙氰胺-甲醛絮凝脫色劑及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改性雙氰胺-甲醛絮凝脫色劑,其特征在于,原料質量比包括,雙氰胺∶單寧∶ 氯化銨 ∶甲醛:三氯化鋁=1∶0.07~0.13∶0. 85~0.95∶1. 7~2.1:0.31~0.3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三岳化工有限公司;田大春,未經山東三岳化工有限公司;田大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672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