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50481.0 | 申請日: | 2020-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43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莊志杰;林立娘;鄭漳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核華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C02F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荔***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處理 系統 及其 處理 方法 | ||
1.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曝氣池(1)以及安裝于曝氣池(1)內的曝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2)和曝氣池(1)的底部之間留有供污泥沉淀的沉淀區(4),所述沉淀區(4)內設置有集污管(5),所述集污管(5)上開設有用于供污泥進入的進污孔(51),所述進污孔(51)沿集污管(5)的長度方向分布,所述曝氣池(1)上設置有用于輸送集污管(5)進入或者離開沉淀區(4)的鏈條(6),所述鏈條(6)連接有鏈輪(7),所述鏈輪(7)包括主動鏈輪(71)和從動鏈輪(72),所述主動鏈輪(71)連接有電機(8),所述鏈條(6)設置有兩條,兩條鏈條(6)同步移動,兩條 鏈條(6)分別靠近曝氣池(1)相對的兩側上,所述集污管(5)的兩端分別與兩鏈條(6)固定連接,所述集污管(5)沿鏈條(6)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有多個;
所述集污管(5)上開設有排污槽(52),所述集污管(5)上設置有堵塞板(53),還包括用于驅使堵塞板(53)關閉排污槽(52)的第一驅動桿(90),所述第一驅動桿(90)的一端穿過集污管(5)與堵塞板(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桿(90)遠離堵塞板(5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91),所述第一驅動桿(90)套接有彈簧(92),所述彈簧(92)的一端與集污管(5)外壁抵接,所述彈簧(92)的另一端與限位塊(91)抵接;
所述曝氣池(1)包括進水區(11)和出水區(12),所述進水區(11)和出水區(12)均設置有第二驅動桿(93),所述第二驅動桿(93)位于曝氣管(2)的上方且在水面下,所述第二驅動桿(93)上開設有用于供限位塊(91)滑入的限位槽(931),所述限位塊(91)滑入限位槽(931)內時,所述限位塊(91)壓縮彈簧(92),所述堵塞板(53)離開排污槽(52);
相鄰集污管(5)上的第一驅動桿(90)相互錯位,所述進水區(11)的第二驅動桿(93)和出水區(12)的第二驅動桿(93)分別與相鄰集污管(5)的第一驅動桿(90)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板(53)的周側開設有引導污泥流出的導向面(531),所述導向面(531)與排污槽(52)的邊沿相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一個堵塞板(53)上連接有兩根第一驅動桿(90),兩根 所述第一驅動桿(90)分別靠近堵塞板(53)的兩端,所述進水區(11)和出水區(12)的第二驅動桿(93)均有兩根,所述第二驅動桿(93)和第一驅動桿(90)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91)為球體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91)上開設有螺紋孔(911),所述第一驅動桿(90)與限位塊(91)通過螺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管(5)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所述進污孔(51)位于集污管(5)的弧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池(1)的出水口(121)連接有沉淀池(10),所述沉淀池(10)的底部連接有循環管路(101),所述循環管路(101)連接至曝氣池(1)的進水口(111)處,所述循環管路(101)上安裝有用于將部分污泥抽入曝氣池(1)內的污泥泵(102),所述循環管路(101)還設有污泥出口(103)。
8.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污水處理,鏈條(6)帶動集污管(5)在沉淀區(4)移動時,污泥從進污孔(51)進入集污管(5)內,集污管(5)繼續伴隨鏈條(6)移動,當集污管(5)被運送至曝氣管(2)上方時,限位塊(91)進入限位槽(931)內,限位塊(91)向下移動對彈簧(92)進行擠壓,且驅動第一驅動桿(90)向下移動,第一驅動桿(90)帶動堵塞板(53)離開排污槽(52),使集污管(5)帶著沉淀區(4)內的污泥移動至沉淀區(4)的上方后下落,使污泥能夠與水中的氧氣混合的面積增大,相鄰的集污管(5)的第一驅動桿(90)分別經過進水區(11)的第二驅動桿(93)和出水區(12)的第二驅動桿(93),部分集污管(5)的淤泥下落至進水區(11),部分集污管(5)的淤泥下落至出水區(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核華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經中核華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048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