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櫻桃西紅柿的高產種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48607.0 | 申請日: | 2020-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0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志輝;張火金;張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2/05 | 分類號: | A01G22/05;A01G24/28;A01G24/15;A01G24/20;A01C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櫻桃 西紅柿 高產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櫻桃西紅柿的高產種植方法。包括:育苗、定植地管理、定植緩苗、采收前管理和收獲期管理共五個步驟,通過對種植方法進行優化,包括:苗期施加多種有益微生物殺蟲劑和植物疫苗等進行病蟲害防治,并根據生長情況補充營養物質進行壯苗,從而獲得健壯的潔凈苗用于定植;在定植后施加復合微生物,并對復合微生物的選取和比例進行優選,顯著促進了植株的生長,避免了病蟲害;在植株開花后將坐果靈和熊蜂授粉聯和使用,顯著提高了坐果率;并結合嚴格的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管理,從而顯著提高了櫻桃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櫻桃西紅柿栽培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櫻桃西紅柿的高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櫻桃西紅柿,又稱圣女果、小西紅柿、小番茄果等,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其中維生素含量是普通西紅柿的1.7倍。櫻桃西紅柿為茄科番茄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適應性強,抗性好,喜鉀肥,喜光,對水分要求較多,空氣相對濕度以45%~50%為宜,在我國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因其外觀玲瓏可愛,含糖度很高,口味香甜鮮美,風味獨特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因此如何提高櫻桃西紅柿的產量同時提高其品質,是我國研究者主要的研究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櫻桃西紅柿的高產種植方法,通過對種植方法的優化,具體為:根據生長情況噴施有益微生物和殺蟲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和營養物質的補充,將坐果靈和熊蜂配合使用以提高授粉和坐果率,進行嚴格的溫度和田間管理,根據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營養物等,從而顯著提高了櫻桃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實現了櫻桃西紅柿的高產高品質種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櫻桃西紅柿的高產種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育苗:將種子用55℃熱水浸種15-20分鐘后,于25~30℃下催芽,出芽后播種于營養土中,澆灌哈茨木霉菌1~3g/m2,同時控制生長溫度為白天20~30℃,夜間12~20℃,待幼苗長出三片真葉后補充硼磷元素,并在定植前一周降溫煉苗,定植前2天噴施植物疫苗和螺蟲乙酯;
步驟2、定植地管理:定植前密閉棚室,并對棚室進行消毒處理,然后每畝撒施40~60Kg復合肥、70~80Kg硅鈣礦質肥,并溝施120~200Kg腐熟油枯,同時在定植前澆水造墑,封閉棚室以提高地溫;
步驟3、定植緩苗:將步驟1得到的幼苗移栽至棚室內,定植后澆定根水,然后滴加1000億cfu/g復合微生物150g/畝,并控制溫度為白天25~30℃,夜間18~20℃,緩苗后晝夜溫度降低5℃,同時每隔一個月施用一次所述復合微生物;
步驟4、采收前管理:緩苗后10天,滴灌黃腐酸鉀200g/畝,控制溫度為白天22~27℃,夜間13~18℃并控旺,株高為15~20cm時放倒植物,待植株開花后使用坐果靈和熊蜂配合進行授粉;
步驟5、收獲期管理:每一穗果開始轉色后,及時剪除下部老葉,果實開始采收前適當控水,以提高果實干物質積累,每穗果實采收完畢及時剪除無用空果枝,并落蔓。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復合微生物由菌落數為1:1:2:1的解淀粉芽孢桿菌、布氏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放線菌組成。通過優選微生物的種類并對其比例進行調節,不僅可起到防病作用,而且通過微生物對于肥料的分解代謝,提高了植株對于營養物的吸收利用率,進而顯著提高了產量和品質。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營養土為質量比為2:1:0.5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巖,并混合有20Kg/m2的蚯蚓糞。
進一步的,步驟1中還包括噴施枯草芽孢桿菌防病,并噴施除蟲菊酯防蟲。
進一步的,步驟2中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和太陽能高溫對棚室進行消毒處理。
進一步的,步驟4中通過噴施磷酸二氫鉀進行控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漢大學,未經江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486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