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葵共附生真菌SYSU-MS5127及其發酵化合物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46223.5 | 申請日: | 2020-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84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森華;劉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P7/42;A61K31/19;A61K36/06;A61P29/00;C07C51/47;C07C59/46;C12R1/77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孫鳳俠 |
| 地址: | 5102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葵 附生 真菌 sysu ms5127 及其 發酵 化合物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真菌提取化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海葵共附生真菌SYSU?MS5127及其發酵化合物和應用。本發明一種海葵共附生真菌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真菌菌株SYSU?MS5127可以代謝合成化合物Fusarielin M,并且經過實驗驗證,化合物Fusarielin M可以降低炎癥巨噬細胞中的炎癥因子NO、PGE 2的表達,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并且實驗證明其沒有細胞毒性,安全性高,在制備開發抗炎類藥物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真菌提取化合物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海葵共附生真菌 SYSU-MS5127及其發酵化合物和應用。
背景技術
炎癥是許多疾病的主要病理過程,是機體組織對各種損傷因子發生的防御為主的反應,主要是在血管、體液和細胞的參與下,機體組織局部出現一系列變化,包括有利于清除致炎因子的反應,也包括可以引起自身細胞、組織乃至器官的病變反應。如果炎癥反應比較劇烈,致炎因子未能得到及時清除,受損組織或器官沒有得到很好的修復,那么炎癥反應的結果不但會嚴重地影響人們的正常的生活,甚至會對生命構成威脅,如心包炎引起的纖維粘連、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積液,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畸形等都會對機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其中由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內毒素成分脂多糖(LPS)所誘發的細菌感染性炎癥是最為常見的炎癥類型(例如:急性肺炎、腎盂腎炎、腦膜炎等)。
目前,臨床常用的抗炎藥有甾族和非甾族兩類,如中國專利申請 CN106822151A公開了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甾體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的產生還有蛋白的表達,能應用于制備具有抗炎作用的藥物或制劑中;中國專利申請CN1535961A公開了一種非甾體抗炎化合物,其為COX-2 選擇性抑制劑,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是,上述甾族和非甾族兩類藥物都有較強的副作用,例如,甾族藥物長期使用可造成人體物質代謝和水鈉代謝紊亂,其強大的抗炎作用會造成機體防御機能下降,甚至產生嚴重的并發癥;而非甾族藥物則有胃腸道副作用,長期服用可致胃潰瘍。
因此尋找有效的、副作用小的、能夠長期使用的抗炎藥物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甾族和非甾族類抗炎藥存在較強副作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海葵共附生真菌,由其可以制備得到有效的、副作用小的、能夠長期使用的抗炎藥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海葵共附生真菌。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海葵共附生真菌在制備抗炎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海葵共附生真菌在制備化合物Fusarielin M中的應用。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海葵共附生真菌制備化合物Fusarielin M的方法。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海葵共附生真菌制備得到的化合物Fusarielin M 在制備抗炎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發明人經過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發現,海洋微生物擁有特殊的基因資源和特殊的代謝途徑,能產生不同于陸地的、具有特殊新穎結構和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本發明研究顯示,海葵共附生真菌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真菌菌株SYSU-MS5127可以代謝合成化合物Fusarielin M,并且經過實驗驗證,化合物Fusarielin M可以降低炎癥巨噬細胞中的炎癥因子NO、PGE 2的表達,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并且實驗證明其沒有細胞毒性,安全性高,在制備開發抗炎類藥物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另一方面,微生物還可以利用現代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進行再生產、無原材料后顧之憂,同時有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易實現產業化等優勢,是具開發前景的可再生性藥物資源,為研究與開發海洋微生物制品和海洋微生物藥物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462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