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44917.5 | 申請日: | 2020-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21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繼軍;蔣斌;鐘國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城市陽光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B09C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 菌根 技術 礦山 生態 修復 方法 | ||
1.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平整礦山本體(1)表面,間隔向下打生態孔(11);
S2:在生態孔(11)內以及礦上表面鋪設改良基質,形成基質層(2),
所述改良基質包括重量份數的以下組分,食用菌菌糠12-18份,腐殖質15-20份,土壤585-630份,羽毛吸附劑8-12份,污泥25-32份,菌根制劑0.7-1.5份;
所述羽毛吸附劑包括重量比為1:(0.2-0.4)的堿處理吸附劑和螯合吸附劑,其由以下步驟得到,
A1:羽毛用液氮凍干粉碎至粒徑為0.1-0.6mm;
A2:將粉碎后的羽毛在0.1-0.5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浸泡1.5-3h,過濾洗滌干燥,得到堿處理吸附劑;
A2:將粉碎后的羽毛和乙二胺加入到5-7wt%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攪拌5-10min,加入環氧氯丙烷,羽毛和乙二胺的質量比為1:(0.45-0.60),乙二胺、氫氧化鈉水溶液、環氧氯丙烷的體積比為1:(17-23):(2-3),過濾洗滌干燥,得到螯合吸附劑;
S3:在改良基質表層播種禾本和/或草本和/或灌木植物種子,生態孔(11)位置種植深根木本植物,鋪設保護層(21),保護層(21)與礦山表面之間設置有錨固組件(3);
所述錨固組件(3)包括土工格柵(31)和錨固桿(32),土工格柵(31)嵌設于保護層(21)內,土工格柵(31)上固定連接有連接部(311),錨固桿(32)穿過連接部(311)插入礦山本體(1)內部;
所述錨固桿(32)包括外桿(321)、錐形頭(322)、內桿(323)、錨桿(324),內桿(323)插設于外桿(321)內并與外桿(321)沿著外桿(321)的軸線方向滑動連接,錐形頭(322)位于外桿(321)的一端并與內桿(323)固定連接,錐形頭(322)最大的外徑與外桿(321)相同,錐形頭(322)沿著遠離外桿(321)的方向逐漸呈尖銳狀,錨桿(324)鉸接于錐形頭(322)內部,錨桿(324)的鉸接軸線垂直于外桿(321)的軸線,錨桿(324)與內桿(323)之間連接有彈簧(3231),錨桿(324)的長度大于外桿(321)的半徑,內桿(323)的頂部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母(32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孔(11)的深度為4-10m,基質層(2)的厚度為5-1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孔(11)位置種植的深根木本植物為柳、松、樺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桿(321)的底部沿著遠離自身軸線的方向,逐漸遠離錐形頭(322)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孔(11)位置設置有防流罩(4),防流罩(4)包括圓筒部(41)和敞口部(42),圓筒部(41)與生態孔(11)內壁抵接,敞口部(42)固定連接于圓筒部(41)的頂部,敞口部(42)的頂部不低于保護層(21),圓筒部(41)外壁固定連接有定位環(411),定位環(411)位于礦山表面與基質層(2)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應用菌根技術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部(42)頂部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多個扇形的過渡片(421),過渡片(421)之間依次抵接并粘接而形成環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城市陽光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城市陽光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4491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