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型碳化硅單晶生長用坩堝、裝置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44171.8 | 申請日: | 2020-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092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9 |
| 發明(設計)人: | 方帥;高宇晗;高超;石志強;楊世興;宗艷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30B23/00 | 分類號: | C30B23/00;C30B2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王振南 |
| 地址: | 250118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化硅 生長 坩堝 裝置 應用 | ||
1.一種N型碳化硅單晶生長用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堝包括側壁、底部和由所述側壁和底部圍成的內腔,所述坩堝還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內腔的上蓋,
所述內腔用于物理氣相傳輸法生長N型碳化硅單晶,所述側壁中設環繞所述坩堝內腔的通道,
所述通道靠近所述內腔一側的所述側壁材質為第一石墨材料,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為透氣性石墨材料,所述通道遠離所述內腔一側的所述側壁材質為第二石墨材料,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氣體滲透能力高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
所述通道包括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通過所述通道相連通,所述物理氣相傳輸法生長碳化硅單晶包括長晶階段1和長晶階段2,其中,在長晶階段1中,使氮氣在所述通道中的流量為75ml/min,控制溫度為2500K,控制絕對壓強在3000Pa,生長碳化硅單晶50小時;在長晶階段2中,把氮氣進氣口和出氣口調換,長晶階段1的進氣口變成出氣口,出氣口變成進氣口,使氮氣在所述通道中的流量為75ml/min,控制溫度為2500K,控制絕對壓強在3000Pa,生長50小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密度,和/或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厚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密度的差值為0.05-1.0g/cm3,和/或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厚度的差值為0.05-50m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密度的差值為0.2-0.4g/cm3,和/或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石墨材料的厚度的差值為0.5-30mm。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密度為1.0-2.0g/cm3;和/或,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厚度為1-20mm。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密度為1.6-1.9g/cm3,和/或
所述第一石墨材料的厚度為3-8mm。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腔包括放置原料的第一部分和生長碳化硅單晶的第二部分,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在的所述內腔外和/或所述第二部分所在的所述內腔外。
8.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環繞所述坩堝內腔的形狀為螺旋形、筒形、環形、或鏈條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環繞所述坩堝內腔的形狀為螺旋形;和/或
所述進氣口和所述出氣口位于所述坩堝的下部。
10.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堝包括內桶和外桶,所述內桶設于所述外桶內,所述內桶外側壁和/或所述外桶內側壁設凹陷,所述內桶置于所述外桶內時,所述凹陷形成所述通道。
11.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腔的直徑為100-200mm。
12.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為螺旋形,所述通道的直徑為0.5-1.5cm,螺距為0.3-3cm。
13.一種N型碳化硅單晶生長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權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坩堝、設于所述坩堝外周的保溫結構、設于保溫結構外的真空隔離罩、設于保溫結構頂部的散熱孔、設于真空隔離罩外的加熱線圈、和/或用于監控所述上蓋處溫度的溫度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4417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