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腸道微生物相對豐度的膽管癌非侵入性標志物、篩選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41383.0 | 申請日: | 2020-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33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鋼;李佳靚;王怡;張斯娜;金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 | 分類號: | C12Q1/689;C12Q1/06;G16B40/00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陳陳數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腸道 微生物 相對 膽管癌 侵入 標志 篩選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基因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公開了一種基于腸道微生物相對豐度的膽管癌非侵入性標志物、篩選方法及應用,包括12個腸道菌群屬,所述12個腸道菌群屬分別為g__Agathobacter、g__Anaerostipes、g__Cetobacterium、g__Clostridium、g__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g__Coprococcus_3、g__Faecalibacterium、g__Intestinimonas、g__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g__Muribaculum、g__Rothia和g__Turicibacter。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因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腸道微生物相對豐度的膽管癌非侵入性標志物、篩選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膽管癌占原發性肝癌的10%-20%,是第二常見的惡性肝腫瘤,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膽管癌是最具侵襲性和破壞性的惡性亞型之一,具有發病隱匿、生長快速、易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早期轉移,預后不良的特點,晚期膽管癌患者存活率低于5%。膽管癌給公眾健康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公眾健康問題。
迄今為止,膽管癌被認為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其特定的病因學仍然無法解釋。研究發現,人體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他們能影響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患病風險。腸道菌群攜帶約2.5萬個基因,是人自身基因數的150倍,是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的環境因素。研究發現,不同疾病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不同,腸道微生物群與許多癌癥的發展和進展有關。過去十年積累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通過腸肝軸與肝臟疾病的發展關聯,在肝癌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腸道微生物群變化引起的炎癥信號已被認為是一種新的潛在致癌機制。這些研究證明了腸道菌群的診斷潛力。另外,關于膽管癌患者的腸道菌群特征的文獻相對較少,我們尚無法將膽管癌患者與其他肝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區分開來,這表明了進行膽管癌患者腸道菌群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診斷膽管癌的金標準為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的病理報告,膽管癌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為CA19-9,術前診斷準確率不高,僅有0.693。臨床上缺乏針對膽管癌的有效非侵入性診斷標志物。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腸道微生物屬標志物可以用于早期診斷膽管癌,通過對受試者的糞便進行16Sr RNA基因測序,測定糞便中特定腸道菌群屬的豐度,判斷受試者是否患有膽管癌,從而實現通過無創手段診斷膽管癌,并提高膽管癌患者的早期診斷準確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腸道微生物相對豐度的膽管癌非侵入性標志物,包括12個腸道菌群屬。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12個腸道菌群屬及相應的系
數如下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413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純棉爛花立體印花毛巾的生產方法
- 下一篇:一種蒸發器儲液器的裝配方法





